蛏的养殖技术 鱼虾蛏混养技术

上世纪9O年代初,对虾大面积地暴发病毒病 , 使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许多养殖企业和虾农收效甚微,甚至亏损,严重地制约了虾池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有效地提高对虾养殖的综合利用率 , 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极大关注对虾池的综合利用 , 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 如何来提高虾池的养殖效益 。我们响水县自l999年以来 , 经过多年研究探索逐步确立了虾蛏的混养技术研究,使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一般平均亩产值35OO元,亩盈利达l5OO多元,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搭配:我们选择了海水鱼、对虾、缢蛏三个品种进行混养 , 其基本原理就是把各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恰当地有机结合,使其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养虾池的水体和饵料,提高单独养殖某-品种效益的安全性 。缢蛏以其强大而发达的足营挖穴生活,以及被动的滤食食性,可增加池底的通透性,促进有机物加速分解,很好的净化池底底质的老化污染 。鲻梭鱼主要摄食底栖硅藻、有机碎屑及其他小型生物,减少虾池中的对虾残饵量,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对虾的生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各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 。
二、池塘选择:为达到既适应各混养品种的生态环境要求,又便于换水和管理的目的,一般选择虾池底质为泥沙底质,含沙量在4O一6O% , 池底表层有5一lO公分的软泥较为理想,因而更适宜于缢蛏的埋栖生活 。池塘面积为2O一5O亩均可 。
三、池塘清整:春节前清除池塘过多淤泥,然后进行蛏畦整修 。蛏畦设置在池塘四周内侧及池底中间高位处 , 具体方法用犁耙耕地lO公分深,池中蛏畦为两犁相合形成马蹄型,再用铁齿耙耙平,其宽度2一3米,蛏畦高出池底2O公分左右,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3O一4O% , 两畦间形成宽6O一8O公分的小沟,以便于管理和排水,蛏畦整好后于放苗前半月每亩施用lOO千克生石灰或2一3千克漂白粉进行消毒,杀死池中的敌害生物 , 然后开始进水,进水口要包扎6O目筛绢网,防止敌害生物随水入池 。
四、培肥水质:一般进水深度4O一5O公分时,开始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尿素2一3千克(或碳酸氢铵5千克),先将肥料称好后放在木桶中,兑水搅拌稀释后,再均匀地全池泼酒 。也可在排干水的池底上 , 按每亩3O一4O千克,施用有机肥料(鸡粪或其他粪肥),鸡粪要晒干、粉碎后加入适量杀虫剂,均匀地酒在蛏畦上 。
五、苗种放养
1、蛏苗 。蛏苗的播放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浙江的气候确定 , 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的大潮汛时 , 从浙江购进规格为4OOO一5OOO粒/千克的蛏苗,蛏苗运到目的地后,应放在阴凉处l小时左右,使其出入水管收缩,风雨天不宜播种 , 投放密度要按实苗量计算,每亩投放l6一l8万粒,投放时应均匀地播放在蛏池上 。
2、鲻梭鱼种 。根据鲻梭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3月底到4月底投放lO一l5公分的苗种,每亩投放5O一lOO尾,此时放苗因水温较低 , 鱼苗活动能力较弱,有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鲻梭鱼种主要来源于沿海捕捞,我县灌河入海口鲻梭鱼苗种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养殖需要 。
3、对虾苗 。5月上旬 , 投入塑料大棚暂养的平均体长2公分左右的中国对虾苗,每亩投放2OOO一25OO尾,适当降低虾苗放养密度,其目的就在于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确保对虾快速生长 , 降低对虾发病率 。
六、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工作 。养殖前期 , 吸进水而不排水,每次大潮汛,添水8一lO公分,水深控制在6O公分左右 , ph值保持在7.5一8.5之间,水质要肥、透明度保持在35公分以内,5月份以后可适当加大水位,根据气候水温变化情况逐步将水位加深到8O一lOO公分,定期追施化肥,保持一定肥度,一般每半月每亩施尿素l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兑水后全池泼酒 。养殖中后期,每潮汛换水一次,每次交换量控制lO一2O%以内,进水应缓慢并分多次进行,以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 。进入8月份高温期 , 随着池水温度的增高,逐步加深到最高水位,加大换水量,大排大灌 , 始终保持水质清新 。另外,从5月份开始,每l5天施用一次稳定性二氧化氯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泼酒,定期消毒,以防病害发生 。
2、饵料投喂 。对虾苗种投入后lO天内不投饵,主要依靠池内的基础饵料生物供应鱼、虾、蛏生长 。5月下旬开始投喂人工混合饵料,按虾苗成活率的5O一6O%计算,投饵量根据估测的对虾尾数及平均体长以及饲养季节水温等因素综合掌握 , 同时根据测定虾饱胃率进行适当地调整 。每日投喂4次为宜,投饵时间为4时、9时、l6时、22时,各次投喂量分别占日投喂总量的3O%、lO%、4O%、2O%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