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


讲解

文章插图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
【讲解】自然环境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产区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茶树品种为独山小叶种、齐头山中叶种和从中选育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
传统加工工艺
炒茶锅口径70cm~90cm,呈25-30°倾斜,用芦苇帚、高粱帚或竹丝帚翻炒杀青和做形,用栓皮栗树炭火和竹烘篮进行烘焙干燥 。在烘焙过程中,用竹制抱席摊地 。
传统加工:摊凉-生锅-熟锅-毛火-拣剔-小火-老火-冷却装箱 。
摊凉
用竹席摊凉鲜叶,厚度4cm~6cm左右,时间4h~6h.,雨水叶稍长 。摊凉后散发青草气和部分水分,透茶香 。
生锅
锅温150°C左右,投叶量约80g,用芦苇帚、高粱帚或竹丝帚翻炒杀青,用时2min左右 。达到叶软翠绿透茶叶清香,叶片含水量70%左右 。
熟锅
锅温100°C左右,边炒边拍,形成瓜子片状 。嫩叶轻、老叶重 。用时4min左右 。达到叶片深绿透香,含水量45%左右 。
毛火
用竹烘篮和炭火烘焙,投叶量2kg左右,嫩叶薄摊、老叶稍厚 。烘篮顶温度80°C~100°C,2min~3min翻动一次 。达到绿而透香,含水量30%左右 。
拣剔
用竹制工具盛茶,专人拣剔未成形和色泽不一致的叶片、漂叶和非茶类夹杂物 。达到匀整一致 。
小火
篮顶温度80°C左右,每篮投叶2.5kg左右,做到低温慢烘 。茶叶显清香,含水量达到15%左右 。
老火
即拉老火 。用栓皮栗树通条炭架起,高40cm~50cm,要求火温高、火势旺,猛烈而均匀 。每篮投叶12kg~14kg,二人抬篮罩烘1.5秒钟即抬起翻茶 。依次边烘边翻150次以上,中间不可停歇 。烘篮下茶末另放 。达到叶面宝绿上霜,香气形成 。含水量小于6% 。
冷却装箱
经拉老火烘成的茶叶,摊放冷却后,及时装箱、密封 。制成商品茶,含水量小于6% 。
品质特征
外形瓜子形、背卷顺直、扁而平伏、匀齐、宝绿上霜、无漂叶,内质汤色瓜子形、背卷顺直、扁而平伏、匀齐、宝绿上霜、无漂叶,香气花香、高长,滋味鲜爽、醇厚、回甘,叶底柔嫩、黄绿、鲜活、匀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