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七夕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乡是山西和顺县,有关此爱情故事传说家喻户晓,令人神往,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品牌 。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在山西许多地方有世世辈辈流传有向织女星“乞巧”的古老风俗,民间流传有当天赏夜和晾晒衣物的习俗,人们采用以瓦器生豆芽等形式来完成这一心愿 。年年岁岁,牛郎织女传说的内涵不仅限于爱情,七夕风俗中同时也具有诸多文化内涵 。
山西和顺是地处太行山之巅的一山区小县,因为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久占有一席之地 。此前,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来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天再次被山西文化部门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
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 。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 。
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和文化是一份难得的宝贵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聪明的和顺人正在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此间整体形象,增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 。
和顺县加快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救、开发与利用,唱响“牛郎织女”文化品牌 。由省城晋剧名家主演的新编晋剧《鹊桥会》在山西省演艺中心演出 。在和顺城乡,“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相继举办,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当地的能工巧匠展露出来 。
总之,关于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一直存在争议,民间传说还需论证 。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首先,说说七夕的起源 。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七夕"应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时空的崇拜,类似一月一"过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九月九"重阳节"等,七夕亦被称为“重七” 。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演变为乞巧节和情人节!
再来看七夕发源地 。
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起源于甘肃陇南西和县,这里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 。发源于西秦岭北支的西汉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带是“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的诞生地,女修善织,后来成为织女的原型,当地的乞巧女儿节中供奉的"巧娘娘"其实就是织女 。所以来说,七夕源自先秦之地,现在陇南西和县一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