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防治及其发病规律 黄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

【黄瓜枯萎病防治及其发病规律 黄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黄瓜枯萎病属土传性病害 , 主要侵害黄瓜茎基部维管束 , 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过堵塞维管束导管和分泌有毒物质毒害寄主细胞,破坏寄主正常吸收输导机能,使养分、水分转运受阻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瓜枯萎病的治疗 。
黄瓜枯萎病症状识别
黄瓜枯萎病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开花结果后发病较重,以结瓜期最盛 。最典型的症状是萎蔫,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 , 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几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茎蔓基部常缢缩 , 根部褐色腐烂,茎基部常纵裂 , 病茎纵切检视,其维管束呈褐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
黄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 。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肥料中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未腐熟的肥料或附着在种子上、温室、大棚架上越冬 , 病菌在土中可存活5~6年 。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初侵染,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可通过土壤、种子、肥料、农具及灌水等传播 , 由幼根、茎基部的伤口或根尖先端侵入组织,进入黄瓜细胞间隙和细胞内生长,并进行多次再侵染 。以后进入维管束 , 使植株萎蔫,甚至全株中毒死亡 。发病适宜土温为20℃~23℃,低于l5℃或高于35℃病害受抑制 。当平均气温l8℃~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水分较高时容易发病 。连作重茬地、排水不良的黏土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天气闷热潮湿,或秧苗老化、种植密度过大、养分不足的地块都易于发病 。
黄瓜枯萎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药剂灌根治疗 。定植后结瓜前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十50%多菌灵(l:l)l000倍液、30%恶霉灵500~l0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十营养药剂l500~2000倍液、农抗l20水剂200倍液等,在植株周围灌根 , 每穴300~500ml,也可喷茎,还可用药涂茎 。每隔5~7天1次 , 连续2~3次,病株周围都应该浇灌 。注意防治黄瓜枯萎病一定要早防、早治,否则防治效果不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