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导读:中国人讲求二十四节气,相信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人信手拈来 。昨日秋分,可是你知道“秋分”是什么意思吗?大家口中的“伤春悲秋”与之又有何联系?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一、秋分有何寓意?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秋分”有两层意思:
第一,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
第二,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气象专家介绍说,按这样的季节划分法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二、秋分与“悲秋”有何关系?
秋分一过,渐渐步入深秋,黄叶似蝴蝶纷飞离开枝干,整个世界开始显现萧条之感,这时候,惆怅、悲凉之感迸发,使人产生“悲秋”的情感 。
很多时候,提及“伤春悲秋”等字眼时,大多人认为这样的人充满文艺感,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伤春悲秋”的时刻更容易写下感人肺腑、流露真情的诗词文章 。事实上,悲秋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悲秋是一种源自身体的精神卫生问题,倘若放任不管,将导致心情长期压抑,进而会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
那“悲秋”是如何引发的呢?综合来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1、根据现代医学分析,人类社会虽然与自然界呈一种对立状态,但人始终保持着自然性,身体对温度的变化极度敏感 。人类的内心深处,与生俱来有着对寒冷的恐惧 。立秋之后,气候进入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阶段,这时候人体敏感地察觉到气温的变化,潜意识里对寒冷的恐惧就会迸发;
2、秋季人体燥气上升,人的身体会出现乏力、体热等情况,这些状况引起的不适,使得人的情绪会产生糟糕的感觉,心情也会一度变差 。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3、秋天,一切开始萧条起来,特别是北方地区,花草开始凋零、枯萎,黄叶纷飞,秋风凉飕飕地刮到人的心里,人们清晰地目睹这些荒凉和季节的更替,就会产生惋惜、感叹、悲伤、惆怅等等低落的情绪 。
综合以上因素,这种“悲秋”情绪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而且,事实上,“悲秋”并不是文人骚客的专利,每个人在这段时期里都会产生“悲秋”的心理情绪,只是一些文笔较好、肚子里墨水多的人更容易用一些比较华丽、形象的辞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描绘出来 。
“悲秋”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插图
三、如何改善“悲秋”情绪?
之前说过,悲秋情绪严重且继续恶化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那么,这种情绪又该如何改善呢?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来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