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思考模式,由大脑皮层控制,伴随思考、分析、判断、做决定等过程;一种是自动行为模式,由基底核控制,也就是习惯模式 。
习惯模式有什么特点呢?一系列行为已经被大脑“组块化”,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无意识的 。
小时候上学的路,走惯了,就不用找路、记路,也不用脑子去判断应该是左转还是右转,习惯可以把我们带回家 。有时候心里想事,走着走着,才回过神来快到家了 。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由三步组成的回路 。
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
第三步,得到一个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重复这个行为 。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是一个完整的回路,缺一不可 。
一般人培养习惯有什么问题呢?只明确了“惯常行为”,比如读书、记单词、写日记、健身,但是很少人重视暗示和奖赏 。
暗示不清晰,不明显,奖赏不清晰,不够有吸引力,就无法形成习惯回路 。
习惯回路的第一个环节暗示(cue),有的人翻译为提示、线索、触机、动机 。就像运动员听到裁判发令才起跑一样,大脑得到暗示、得到线索,才能决定使用某种习惯并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 。
【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为一下五大类:
①地点,比如一到健身房,就开始健身,一坐到沙发上就开始玩ipad;
②时间,比如每天到23点就睡觉;
③情绪状态,比如我有压力,感到焦虑,我就会刷微博和追剧 。有的人难过或者焦虑的时候,就会狂吃零食或者买东西 。
④其他人,比如读书社群里,其他人在读书打卡;
⑤紧挨着的动作,比如起床就刷牙 。
为什么手机上瘾症那么普遍,因为玩手机的触机和暗示,是多重、多类型且清晰的 。
看时间、排队、等人、吃饭、上厕所、想自拍、听到消息提示、查看朋友圈是否有点赞和评论、感到无聊、疲惫或焦虑的时候、甚至只是坐到沙发上……
我们使用手机的暗示可能达到几十种,所以所以过度使用手机的坏习惯才那么顽固 。
所以,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设置多个、简单、明显的暗示,给你大脑一个明显的信号;如果你想戒掉一个习惯,要有意识地减少暗示 。
《习惯的力量》有一句话非常关键:“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 。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
根据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
习惯培养的精髓就在于,让那些我们想要的行为,变成不需要做决定的40%,而不做决定的关键,是靠暗示和触机让我们的大脑进入自动行为模式 。
习惯的的第二个环节惯常行为,这个环节的关键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一种重复”,重复的目的是让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
习惯的第三个环节奖赏,关键是要有吸引力 。
奖赏要有吸引力,我之前的理解就是能带来利益,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之类的积极情绪,但其实还有一个关键是,奖赏要清晰、可视化 。
《习惯的力量》里举了两个例子:牙膏、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都会加入起泡的化学物质,但其实这些物质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清洁效果,但是泡沫会让“我洗干净了”这件事变得清晰可见 。
推荐阅读
- vivo nex双屏版怎么开启蓝牙?vivo nex双屏版开启蓝牙的方法
- 光大分利宝为什么要进行实名认证?为什么会出现实名认证无法通过的情况?
- 玄月是几月
- PS打造唯美的粉调青蓝色外景美女图片
- 爱尔兰是不是欧盟国
- 什么情况下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 1分钟学会制作微信动态表情包 怎样自己制作表情包
- 亚文化有哪些
- 麦当劳小程序怎么免费领取小食 麦当劳小程序免费领取小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