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准医学的兴起,癌症的治疗也逐步由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向分子靶向/免疫治疗过渡 。
靶向药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作用特点,让许多癌症治疗呈现“去化疗”的趋势 。然而,许多靶向药物的价格却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
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呢?
1.药物研发成本高
靶向药物的研发要经过理论研究、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等漫长的过程,前期投入动辄数亿美元,还有很大可能会失败 。
正所谓“高投资、高风险”,就必然带来“高收益”,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各大药厂研发新药的积极性,会对这些厂家提供一个“专利保护期”(一般为5年),在保护期内市面上只有这一种靶向药流通,自然是“物以稀为贵”了 。
文章插图
2.流通成本高
这里主要说的是进口的靶向药物,不仅要在进入国内市场前缴纳一定的关税、进口增值税等(这些都是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还要在药物推广、运输等方面进行各种花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药品价格 。
3.审批成本高
靶向药物要想进入临床,或者要获批某种适应症,就需要完成各种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效果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是为了故意“刁难”,不过这部分的花费最终会体现在药物的价格上 。
国家的努力
——让更多癌症患者用得起靶向药!
1.极力推动药企研发仿制药物:
在进口靶向药度过专利保护期后,国内的药企就可以进行仿制药的研发了 。
文章插图
当仿制药上市后,市面上就存在多种相同的药物,就出现了竞争,药品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
比如肝癌靶向药物仓伐替尼,日本卫材公司的原研药“乐卫玛”最开始卖16800元/盒,2021年10月在我国的专利保护到期后,很快就有9种仿制药上市,直接把价格压到3324元/盒,而我国先声制药的乐伐替尼只要2268元/盒 。
2.鼓励国内药企自主研发:
国产药物会节省不少关税、增值税方面的费用,其运输成本也大大下降,药品价格普遍较进口靶向药低 。比如国产的几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价格一般在2000-5000元左右,而进口的价格普遍在万元以上 。
文章插图
3.加快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速度及扩大医保适应症的审批:
截至2021年5月,国家医保目录中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已经达到49种,并且在此之后又进行了多轮的调整,保守估计,现在国家医保目录中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不少于60-70种了 。
文章插图
而且,许多靶向药物扩展适应症的试验也迅速通过 。如国产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在2020年获得医保审批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后,在下半年就又相继获批了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类的适应症 。
随着更多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更多的适应症获批,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
4.灵魂砍价:
普通药物在进入医保后一般不会降价,只是患者在住院使用医保时有一定的“优惠”(即一定比率的报销) 。很多靶向药物即使是进入医保后的价格,也是让不少人无法接受的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通过集中采购和药品价格谈判的方式,对其价格进行“灵魂砍价” 。以部分肺癌靶向药物为例,进入医保前后的靶向药物价格对比如下:
推荐阅读
- 缓刑属不属于刑事处罚
- Win8系统IE浏览器缓存设置方法介绍
- 怎么连接wifi
- 说谎的味道是什么梗?说谎的味道什么意思?
- 中国四大建筑
- 怎样用ps作图标
- 保护动物的知识
- 师是指什么动物
- 大贵族结局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