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 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 三 )


文宗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振弱图强的措施 。大和元年(827年)即位伊始 , 他将宫中的道士纪处玄、杨冲虚及伎人李元戢、王信等流放岭南 。大和三年(829年)又诏令凤翔(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淮南(今安徽寿县)二道的官吏将此前选进皇宫的女乐24人遣归原籍 。开成五年(840年)又从后宫放逐宫女3000人 , 裁撤教坊乐工、内监1270人 , 并将供皇室打猎使用的五坊鹰犬统统放掉 , 还诏令禁止各地向朝廷进贡宝物珍玩绢绣 。唐文宗的这些作为 , 是对宦官仇士良之流的一种反击 。
文宗即位后 ,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 改变朝廷由宦官为主的官吏结构 。大和二年(828年) , 名士刘(音en , 同焚应试他在时策中公开反对宦官 , 要求唐文宗屏退宦官 , 将朝政交还给宰相 , 兵权交还给将帅 。刘蕡的对策很受主考官的赞赏 , 但因为惧怕宦官 , 没有人敢录用刘蕡 。结果 , 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20多人都中了 , 刘蕡却落选了 。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 , 这次因为说了真话落选 , 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 。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 , 我们倒中了榜 , 太叫人惭愧了 。”
大和四年(830年) , 文宗命宋申锡为相 。宋申锡在朝野口碑极好 , 在朝臣之中以清正廉洁、不结朋党著称 。
但文宗这些拨乱反正的果断行为 , 立刻引起宦官的政治警觉 。文宗希望任用宋申锡为相 , 能够分散宦官的权力 。但是 , 后来宋申锡在谋划铲除宦官的过程中 , 筹划不机密 , 宦官先发制人 。枢密使兼右军中尉王守澄 , 指使神策军都虞侯豆卢著诬告宋申锡勾结漳王李凑(穆宗第六子)谋反 。次年宋申锡遭贬 , 文宗的计划失败 。
但文宗并不甘心 , 仍在暗中物色合适的心腹想要除去宦官 。
有一次 , 文宗读《春秋》 , 到“弑吴子余祭”一段时 , 别有用心地问身边翰林侍讲学士许康佐:“何人耶?”许康佐惧怕宦官权势 , 不敢回答 。后来 , 许康佐得知文宗有谋除宦官的想法后 , 生怕惹祸上身 , 于是向文宗假称有病 , 后被罢为兵部侍郎 。而当时的朝臣中绝大多数都像许康佐一样 , 畏惧宦官 , 只求保身 , 不敢参与文宗的计划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 , 在位之臣“持禄取安 , 无伏节死难者” 。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 , 竟然找不到一个有勇气的大臣 , 文宗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 , 郑注、李训走进了文宗的视线 。
宦官头目王守澄从宋申锡事件得出结论 , 必须严密监视唐文宗 , 控制他的一言一行 , 才是自全之策 。大和八年(834年)秋天 , 王守澄推荐郑注做御医给文宗治病 , 又推荐心腹李训给文宗讲说《易经》 , 二人就成为文宗贴身近侍 , 文宗举手投足无不在二人的监视之下 。郑注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早年时以行医为生 , 周游天下 。虽然貌不惊人 , 身材短小 , 双目下视 , 不能看远 , 但却“敏悟过人 , 博通典艺 , 棋弈医ト , 尤臻于妙 , 人见之者 , 无不欢然” 。而李训 , 字子垂 , 初名仲言 , 后改名为训 。他出身名门 , 为肃宗时宰相李揆的族孙 。长得仪表堂堂 , 有大家风范 , “仪状秀伟 , 倜傥尚气” , 还“颇工文辞 , 有口辩 , 多权数” 。但是 , 李训做事情有个毛病 , 非常急功近利 , 这也导致了后来甘露之变的失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