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 。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是刘禹锡看洞庭湖和白居易回忆江南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赞同
3| 评论
文章插图
【忆江南的背景图 忆江南的背景】《忆江南》是怎么写的?背景是什么?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 。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 。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第一首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乐天春词,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这是一首伤春词,首两句感叹洛城春去,写人与春天的惜别之情;中间两句,拟人的手法写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兰草沾着露水,仿佛洒泪辞春 。最后一句是“曲终奏雅”,一语道出:面对此情此景,即使独坐也要发愁 。在短短的五句话中,能写出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 。清人况周颐称这首词为"流丽之笔",简洁明快确实是刘禹锡小词的一大特色 。点评: 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 。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赏析忆江南词三首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④, 郡亭枕上看潮头⑤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⑥;吴酒一杯春竹叶⑦, 吴娃双舞醉芙蓉⑧ 。早晚得相逢⑨![注释]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②谙(ān庵):熟悉 。③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⑥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⑦竹叶:酒名 。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犹言何时 。[赏析]这三首词当是诗人卸苏州刺史任,回到洛阳以后所作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这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 。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 。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 。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词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 。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 。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古诗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推荐阅读
- 如何绑吊坠绳子 如何绑吊坠绳
- 玩逃离塔科夫要花多少钱?
- 四开门冰箱尺寸一般是多少 冰箱尺寸一般是多少
- 偏旁和部首是一个意思吗 带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 如何才能让那些借钱长期不还的人快速还钱?
- 好看的现代温馨言情小说完结 好看的现代温馨言情小说
- 冰力克糖果是避孕药吗 冰力克是什么东西
- 森系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森系是什么意思
- 79岁父亲去世还未下葬,守夜的亲戚就在灵堂前喝酒娱乐,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