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谁而来的?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系

【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谁而来的?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系】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谁而来的呢?在中国古代,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在我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人印象深刻,也可以让人记住你 。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却让人感到十分奇怪,这个人就是刘邦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因为在他的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他的名字实在是太难念了 。

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谁而来的?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系

文章插图
一、“一字千金”是文化典故,它的出处是哪里?优质答案1:
“一字千金”的典故,说起来和秦王嬴政有点关系 。
秦孝文王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异人 。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到赵国邯郸经商,在那里遇见了当时被赵国当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吕不韦见了异人,心中盘算道:如果我能帮他登上王位,将来自己肯定会获得政治上的利益 。于是便不惜巨资,把异人立为太子 。孝文王死后,异人即位而为庄襄王,庄襄王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恩德,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还将洛阳的十万户封给他作食邑 。三年后,庄襄王病死,赵姬十三岁的儿子嬴政(秦始皇)继承了王位 。赢政尊吕不韦为仲父,由吕不韦和赵姬摄政,吕不韦从此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朝中的大小官员私下议论纷纷,心里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 。
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及齐国的孟尝君四大公子闻名天下,他们个个门下都有数千门客 。吕不韦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于是,便学着四大公子的样子,招致门客三千,作为他的智囊团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声望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为此,吕不为大伤脑筋,于是,就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在疆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再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
有人说:“孔子学为儒宗,行为士表,博学多通,善谈名理,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 。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立即命令门客组织人员撰写 。
这些文人在他的组织下,很快便写出了一百六十篇文章,二十余万言 。书名最后定为《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由十二纪(六十篇)、八览(六十四篇)、六论(三十六篇)组成 。成书后,吕不韦为了扩大自己政治权势的影响,便命人把书的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明放案:秦时一金即一镒,一镒为二十四两 。这里的“金”非“黄金”,而是黄铜类的金属) 。”
布告贴出许久,观看的人虽成千上万,但都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一个人出来指责《吕氏春秋》中的缺失 。于是“一字千金”的成语便流传至今 。
“一字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