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跟真实的历史有差别吗?


“三顾茅庐”这个事儿我相信还是有的 。但是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 。刘备跟一个三孙子一样 。三次专程登门邀请诸葛亮 。最后还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才把诸葛亮请出来的 。
刘备是建安五年投奔刘表的 。被刘表安排在距离曹魏势力仅100多里的新野县驻扎 。是防御曹魏势力的第一线 。在这里驻兵期间 。刘备在博望坡打败了曹魏的夏侯惇 。并且到处拉拢当地士族 。引起了刘表的猜忌 。随即被刘表调到樊城驻扎 。在这里 。刘备依然是到处广泛交朋友 。结好荆州的士族豪强 。就是在这个时期 。刘备跟居住在隆中的诸葛亮才发生了人生的交集 。
由于刘备起自微末 。在赤壁之战以前一直都跟流寇差不多 。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资料 。对于刘备在荆州大力结交荆州士族的情况所记述非常少 。以至于“三顾茅庐”这段历史成了一个悬案 。正史中对于到底是刘备“三顾茅庐” 。还是诸葛亮自己“北行见备”一直都持两种说法 。即使是认可“三顾茅庐”的说法 。也对于“三顾”的真实情况有疑问 。究竟是刘备三次专程登门邀请诸葛亮 。还是刘备三次造访诸葛亮 。经过攀谈考察 。认为诸葛亮能够为自己创造价值 。于是第三次造访的时候 。邀请诸葛亮入伙 。或者干脆是刘备在荆州广泛结交士族门阀 。顺带着也拜访过诸葛亮 。也许路过的时候进门讨碗水喝也算了一次 。总之 。关于“三顾茅庐”的事件 。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 。只有诸葛亮在自己编纂的《诸葛亮集》中含含糊糊 。闪烁其辞的说了一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但是具体是怎么“顾”的 。却是言语不祥 。含含糊糊的春秋笔法 。
其他观点:
首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 。三顾茅庐这件事很好的体现了皇叔礼贤下士的品质 。也体现了诸葛亮年轻时就有着过人的才智 。三顾茅庐 。可以说是刘备的人生转折 。三分天下之势 。仿佛茅庐可见 。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跟真实的历史有差别吗?】然而 。历史大多数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传奇故事 。我们我们且来分析一番 。
先说说原版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投奔刘表后 。驻扎于新野 。求贤若渴 。手下的谋士徐庶给刘备举荐了了诸葛亮 。并且强烈建议必须刘备亲往求之 。徐庶甚至说自己是萤火之光 。孔明则是天之皓月 。刘备听了开心极了 。徐庶走了以后 。刘备就开始了三顾茅庐 。前两次诸葛亮都回避 。第三次才见刘备 。两人相见恨晚 。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先取荆州后取益州 。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再找时机统一中原 。刘备以“先生至苍生何?”的哭腔终于打动了孔明 。孔明遂出山 。
这段故事来自于《三国志》 。三顾茅庐的主要依据也是诸葛亮北伐时自己所做的《出师表》 。里面有“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后来的天下大势发展 。也正如诸葛亮所算计的一样 。三足鼎立 。这样一看 。貌似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 。翻阅史料再加上逻辑推断 。我们会发现 。这只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而已 。
1.诸葛亮当时的情况 。诸葛亮当时只有26岁 。并无什么建树 。当初叔父带其从山东投靠刘表 。并未受到重用 。而刘备当时46岁了 。手下也有不少人才 。但一直没有地盘 。这种情况致使刘备确实求贤若渴 。但当时刘备名气不小 。又是皇室之后 。所以慕名前来投奔的人不算少 。这些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潜力股 。在这种情况下 。刘备几乎没有可能去三次见一个二十六岁的白面书生 。
2.孔明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这个实在是夸张了 。当初刘备就在新野一弹丸之地 。和刘表集团也是明和暗斗 。拿什么来天下三分?
《魏略》里记载 。孔明第一次为刘备出的主意其实是收编和整顿北方来的流民 。主要是在乱世中加强自己兵力 。提高生存率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策略 。
3.地理位置导致刘备根本不可能去南阳三顾茅庐 。孔明在出师表中说 。自己“躬耕于南阳” 。河南南阳和荆州襄樊地区在当时正在处于曹操和刘表的争夺地区 。不是一片安静的桃花源 。况且一个距离新野60公里 。另一个更是达到140公里 。太远了 。当时局势紧张 。刘备不大可能去南阳地区或者襄樊地区请孔明 。
4.除了《三国志》 。别的史书都没有提及过“三顾茅庐”的故事 。《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更是大相径庭 。这两书记载均为诸葛亮去找的刘备 。而且刘备一开始还觉得他年轻不重视他 。诸葛亮费尽心思接近刘备出谋划策后 。终于逐渐得到了信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