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仅24字\"六不准\"家规,竟成就200年晋商翘楚?( 三 )


乔家大院花园
俗话说:“只要货赢人 。不怕客不来 。”乔家一向以物美价廉吸引顾客 。以讲究信用立稳脚跟 。乔家经营的商行 。有人在油里掺了假 。二话不说 。全倒了 。这个行当有句话叫“紧提酒 。慢打油 。银元票子柜里流” 。什么意思?酒提快了 。装不满 。商家占便宜;油黏稠 。提快了就打得多 。商家吃亏 。乔家从不在这些蝇头小利上做文章 。反而把16两秤加到17两 。让利给顾客 。薄利行销天下 。赢得信誉 。做大了生意 。这就是“以义取利” 。
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当家时 。遇上军阀混战 。晋钞贬值 。和银元兑换比例是20比1 。这一下老百姓损失很大 。但是乔家坚守诚信 。动用家族的全部积蓄 。仍给存款户一元晋钞兑换一元银元 。足见他们重视诚信的程度:宁可少赚钱 。不能失信;宁可不赚钱 。不能失信;宁可赔钱 。也不能失信 。
极为重视读书 。培养子弟高雅兴趣爱好
乔家大院楹联摘选: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
释义:读书即使没有成名 。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 。自然心安理得梦香 。
诗书于我为曲蘖 。嗜好与俗殊酸咸 。
释义:诗书对我而言就像酿制好的美酒 。给人予享受;要有与俗世众人不同的爱好 。培养高雅的乐趣 。
乔家设私塾 。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 。不论亲疏 。一律上学读书 。乔家对任教的老师十分敬重 。每位老师都配书童伺候 。伙食与主人相同 。还让老师坐上席 。老师回家 。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 。等老师上车以后才能返回 。乔家求知若渴、礼贤下士的家风让这些饱学之士深为感动 。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使乔家子弟学到文化 。学会以诗书修人品 。以学问养心性 。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之人 。保证了家族家业后继有人 。
“嗜好与俗殊酸咸” 。乔家在培育子弟心性上也很有特点 。据乔氏家族“在中堂”后代乔守玮介绍 。为避免子弟玩物丧志 。乔家历代都不设戏台 。严禁在家唱戏 。
为善最乐 。做好事善事从不吝啬

为何仅24字\"六不准\"家规,竟成就200年晋商翘楚?

文章插图
乔致庸将“为善最乐”的匾额高悬在正房门楼上 。劝诫子孙不能只顾着一己之私 。要积德行善 。心怀天下 。
乔家大院楹联摘选:
损人欲以复天理 。蓄道德而能文章 。
释义:减少个人私欲 。以恢复人之本性 。顺应自然天理;积蓄修养道德 。这样才能符合礼乐法度、社会规范 。
唯无私才可讼大公 。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
释义:只有做到真正的无私才可以秉公办事 。只有秉公办事才能有大作为 。
乔家为帮助乡邻 。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 。谁家要用就牵去 。傍晚再送还 。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 。家境困难过不了年的 。只要找到乔家门前 。都可以得到救济 。
光绪三年 。山西遭遇大旱 。乔致庸开仓赈济 。在乔家堡村大街上搭设粥棚 。施舍灾民 。尽管开销很大 。却从不吝啬 。
对于国家大业 。乔家也十分支持 。左宗棠任陕甘宁总督兼新疆督办时 。他所需的军费大都由乔家的大德通、大德恒存取汇兑 。
这些善行和大义之为 。不仅让乔家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 。也使其商号获得了良好声誉 。
为何仅24字\"六不准\"家规,竟成就200年晋商翘楚?

文章插图
巍峨的大院 。精美的建筑 。是乔家留下的物质遗产 。而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垂范的家风 。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 。它们和大院一道 。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不褪色 。穿越百年的时光而更加光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