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诗圣”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 。句句堪称经典 。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 。那诗中“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开始的那一年九月 。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所作 。
当时 。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 。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这一区域 。由于音信不能相通 。在忧虑和思念下 。才写出了这首诗 。
译文
街上传来宵禁的鼓声 。也传来秋天边塞的大雁孤鸣 。转眼就到了白露节气 。月亮还是在故乡看上去更明亮 。弟兄几人都分散地居住在各地 。现在 。已经无法打探他们的消息 。更是连寄信都无法到达 。战乱看来还是没有结束 。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杜甫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因其曾担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人又尊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
杜甫的诗 。在内容上 。大多反映当时社会面貌 。题材广泛 。寄意深远 。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 。抒发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情怀 。其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 。杜甫被尊为“诗圣” 。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杜甫被保留下来的诗词 。诗艺精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面四句 。写的是思乡 。后面描写对弟弟们的牵挂 。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思乡诗可以以景物开头 。描写景物 。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月光落在井栏前面的空地上 。就像一层霜 。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就想到了故乡 。
诗给人的感觉犹如一幅画一般 。展现在我们面前 。
而本诗却以声音开头: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作者独辟蹊径 。用声音 。把我们引入到诗中来 。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读这四句诗时 。仿佛就能听到一声声的更鼓 。和远处的雁鸣 。想想现在的时节 。再抬头看看月亮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
一幅画摆在面前 。我们还需要想象 。而鼓声、雁鸣却直接把我们拉到场景中 。
这也是本诗的精彩所在 。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
后四句诗 。简单的叙述 。对弟弟的牵挂 。朴实无华的兄弟之情也跃然纸上 。
通诗从思乡转到亲情 。毫无拖沓 。又不显突兀、阻塞 。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 。也就明白为何尊杜甫为“诗圣”了 。
总结
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诗的名句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虽然脍炙人口 。广为流传 。但也离不开诗人创造的意境 。抛开诗人创造的意境 。去欣赏“名句” 。就如同买椟还珠一般 。虽然这个“椟”也是珍贵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一、杜甫原诗:
.月夜忆舍弟
.
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声雁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
.
.二、译文:
.
戌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行人的往来 。
边塞秋天里只听到孤雁在凄惨鸣叫 。
今夜正是白露月儿还是故乡的明亮 。
有兄弟却被分散没家无法打听生死 。
寄往洛阳的家书常难送达战乱未停 。
.
.三、此诗名句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
.四、怎样理解
.
.诗圣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秋 。即\"安史之乱″之时 。河南、山东等地烽火连天 。鸡犬不宁 。民不聊生 。诗人与弟弟们在这一带被迫分散 。生死未卜 。正如诗人曾作过描述:\"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由于战事阻隔 。家人之间 。音信不通 。而引起诗人强烈的忧虑与思念 。身在异乡 。戌鼓雁声 。白露秋月 。不由得使诗人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 。目睹国家山河破碎 。越发思念不知生死的弟弟 。深为国而忧 。常为家而痛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古代诗人写思乡念亲的诗作不少 。而超凡脱俗之作极少 。杜甫是现实主义之爱国诗人 。在这方面优于李白 。杜甫的诗篇爱国忧民情深深 。深受国人喜爱 。杜甫的诗篇具有通俗易懂、质朴无华的艺术特点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