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范蠡哪里人 为什么称范蠡陶朱公( 二 )


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刘向《新序》

鸱夷子皮与范蠡是两个人在《韩非子》中有关于“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的记载 。
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 。——《韩非子》
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有记载,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鲍牧与齐悼公有蜔,弑悼公 。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 。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 。”
从这里我们知道,田成子是就是田常,齐国田氏,是田乞的儿子,大致在齐悼公时代 。这里就有疑问了,齐悼公在前488年-——前485年在位,也就是鸱夷子皮事田成子大概在公元前480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正是与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的时间相重叠,也就说明,鸱夷子皮根本不可能是范蠡,而是另外一个人 。
另外可以佐证的是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亦有关于田成子的记载,“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而此处,子贡与孔子都是同时代的人,孔子大致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这个时间段能与齐悼公时代吻合住 。由此可见,范蠡与鸱夷子皮不是同一个人物的两个名字,而是两个人 。或许,鸱夷子皮也是一位如范蠡一样智谋的人士,且鸱夷子皮辅佐了田成子与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的形象相似,又都是很有智谋的人,很出名的人,于是司马迁在听取民间传说或在本就错乱的史料上把鸱夷子皮与范蠡混淆成一个人了,极有可能 。
陶朱公不是范蠡,鸱夷子皮也不是范蠡,陶朱公也不是鸱夷子皮,这是俨然不同的三个人物,时间、空间这些是客观的,而范蠡、鸱夷子皮、陶朱公的事迹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能吻合的问题 。《越王勾践世家》中勾践与范蠡辞别时的对话自相矛盾,暗藏什么猫腻?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称霸后,范蠡施展了自己的相面术,根据勾践是长颈鸟喙而得出个结论说,“勾践这个人呀,可患难不能共享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于是主动从越国退出,带着家人驾一叶扁舟漂游到齐国去了,在海边耕地做商业 。
关于这点可以这样试问,范蠡既然会看面相,能看出勾践这人是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人 。那为什么范蠡还要辅佐勾践呢?难道辅佐勾践完成霸业才看出来?这就不是看相预测了,而是盖棺定论 。反之,既然能看出不可共享乐,那为何还要辅佐呢,为了啥?而且一辅佐还长达二十年,莫非就是为了耗费自己的精力时间,这不符合人性,不合常理、情理的 。反之,范蠡对勾践的屈辱历史了解的太清楚知道的太多,从勾践赐死文种来看,范蠡被越王勾践秘密除掉的可能性更大 。勾践与范蠡有这么段对话,
(范蠡)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
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於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

陶朱公范蠡哪里人 为什么称范蠡陶朱公

文章插图
这里有意思的是,范蠡即说“臣请从会稽之诛”,怎么下面又写到范蠡乘舟从海上离去呢?这是矛盾的,而且,越王勾践说了,我与你范蠡分国有之,不然,就将你诛杀了 。
所以“君行令,臣行意 。”与“於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这两句怎么理解是关键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