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简介 城濮之战简介( 二 )


楚国君臣出现嫌隙 。楚成王只派出部分军队,西厂、东宫和若敖六卒,跟随子玉作战 。东宫代表太子,这时候的楚国太子商臣或真有可能与子玉存在不恰当的交往 。
晋国的将帅心气正盛,进行了作战演习,又在曹卫实战锻炼,上下同欲,君臣一心,晋侯想一战成就自己的千秋伟业,将佐想趁国君尚在时立功受封 。
晋侯已经67岁,再也等不起了 。一旦驾崩,那些追随者的功劳、共同苦难的经历,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都归零了 。如果胜利了,一战而成名,成为一代霸主,如果失败了,大不了退回国内,凭借表里山河,依靠太行山的险固、黄河的阻碍,晋国还会存在 。
晋国事关国运之战,关乎国君的荣耀、关乎将佐的命运,实际上已经等待了二十多年 。急需用一场胜利,巩固重耳的地位,压制反对的声音,获得更多的土地,进行更多的封赏,追随者已经表达不满,需要胜利来提振士气 。
晋国只要打败楚国,就超越了齐桓公,一战就能成为齐国那样的霸主 。现在终于依稀看到胜利的曙光,怎能不举全力以对 。楚国却是子玉一人、若敖一族的荣誉之战,只是想堵住谗佞小人说坏话的嘴 。楚国胜利了,只是多了几个跟随的附庸,由隐形的霸主变成显性的霸主 。
晋侯亲临战场,君臣沟通顺畅,随时耳提面命,君臣无忌 。楚成王却停留在后方,子玉在阵前,依靠伯棼传话,楚王已经发怒,君臣已生猜忌隔阂 。晋国举主力之师,戎车七百乘,装备精良 。楚军只是偏师 。
这是不对称的一场战争,臣子对国君,偏师对主力,少数对多数 。
子玉所依凭的是若敖氏本族的子弟,多年跟从,作战勇猛,率领的戎车应该在三百乘以上,但少于晋国的七百乘,两军数量悬殊,晋多楚少 。楚军中有申、息之族,还有陈国、蔡国的军队,更不与楚国同心 。
晋国已经把曹伯交与宋公,对曹国三百大夫的追索已经完成,答应把送给宋国的卫国、曹国土地,形成口头的协议歃血为盟,因为还在战争状态,应该没有实物交割 。晋军退出曹国,收缩后退,驻扎在卫国 。
晋楚双方拉开架势,准备对决 。成得臣还是派出使者宛春出使晋师,进行最后摊牌的谈判 。
楚子玉向晋侯开出的条件是:一、晋国让出居襄牛的卫侯郑回国都继续当国君;二、恢复曹国的土地、放回曹伯;三、楚军解除宋国围困 。一句话,就是一切恢复到战争之前的状态,晋军回晋国,楚军回楚国 。
晋侯君臣一听,很是愤怒 。狐偃说:子玉太无礼!晋侯作为国君,只是为安定宋国一事,子玉作为臣子,却要安定卫、曹二国 。关键是失去作战的机会,仗打不起来,晋国一战而霸的目标怎么实现?但子玉的要求好像很合理,如果直接拒绝,诸侯要说闲话 。之前,秦齐介入时不知道所提出的方案是什么?单纯只让楚军退出宋国?
因此,先轸说:君上先答应楚军的这个要求 。如果晋国拒绝,就把宋国、卫国、曹国同时得罪了;并且,诸侯听说后,会说楚国提出的这个建议多么合礼,晋国为了私利,却不答应,晋国在诸侯面前也失去信用、损害了形象 。不如私底下离间卫曹与楚国的关系,那样楚国就失去以曹卫为谈判的砝码 。同时,扣留楚国使者,以此激怒子玉,再寻求作战的机会 。重耳听后喜悦,吩咐下去,就这样办 。
具体实施中,晋国会对楚国使者说:楚国的建议很好,晋侯在楚国的时候,受到楚王的礼遇,晋楚没有重大矛盾 。副使先回去,禀告令尹子玉,勿用担心,晋国已经应允这个条件了,只是还有几个具体的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正使宛春就晚回去几天,拟订好微末之处,就可以达成晋楚之好的盟约 。而把楚使宛春羁留于晋侯在卫国的军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