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犹饿死的犹的意思是什么四海无闲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意思( 二 )


后来 , 苏轼被贬黄州 , 他不但自己亲自耕种 , 还实行计划开支 , 这就是后来曾国藩都为之效仿的“房梁挂钱” 。据说 , 苏轼将钱平均分成12份 , 每月用一份 。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 , 每天只用一小份 。分好的钱按份挂在房梁上 , 每天取下一小份 , 作为当日的生活开支 , 如有结余 , 就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 , 以备意外之需 。
雍正为剩饭两下圣旨
“手中有粮 , 心中不慌” , 中国是大国 , 如不能居安思危 , 难免有后顾之忧 。古人写诗说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惟有丰年不忘饥馑 , 珍惜每一粒粮食 , 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又如“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 , 都是古人重视粮食安全的警句 。
为了处理剩饭剩菜的问题 , 雍正专门下过两道圣旨 。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 , 雍正给御膳房下旨:“凡粥饭及肴馔等食 , 食毕有余者 , 切不可抛弃沟渠 。或与服役下人食之 。人不可食者 , 则哺猫犬 。再不可用 , 则晒干以饲禽鸟 , 断不可委弃 。朕派人稽查 , 如仍不悛改 , 必治以罪 。”其大意是剩饭剩菜不许丢弃 , 可以给服役下人吃;如果人不吃 , 就用去喂猫;如果猫不吃 , 就晒干后拿去喂鸟 , 总之不能浪费 。雍正还特别警告说 , “我会派人不时检查 , 谁要是违反 , 必定治罪 。”
或许因为执行的情况并不好 , 雍正三年后再次就浪费粮食的事发出上谕:“朕从前不时教训 , 上天降生五谷 , 养育众生 , 人生赖以活命 , 一粒亦不可轻弃 。即如尔等太监煮饭时 , 将米少下 , 宁使少有不足 , 切不可多煮 , 以致余剩抛弃沟中 , 不知爱惜 。朕屡屡传过 , 非止一次 。恐日久懈怠 , 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 , 见有米粟饭粒 , 即当捡起 。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 , 即尔等亦免暴殄天物 。应不时查拿 , 如有轻弃米谷者 , 无论首领、太监 , 重责四十大板 。如尔等仍前纵容 , 经朕察出 , 将尔总管一体重责 。”
屡下禁酒令节约粮食
俗话说得好 , 人无俭不立 。人种粮、粮养人 , 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敬畏自然的体现 , 惜粮就是惜福 。《朱子家训》中说 , “一粥一饭 ,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警世名言 , 应成为国人之家训 , 代代相传 。
明清时期 , 京城食用的粮食大多从南方经大运河运来 , 时称“漕粮” 。由于运输成本高昂 , 一石粮食往往费银数两 , 而有些八旗兵丁“不知运粮之艰 , 既得粮米 , 因暂时有余 , 遂卖银钱 , 以供几次饱餐醉饮 。及米不继之时 , 妻子又皆不免饥饿 。”因此 , 清朝严禁卖米与奢费 , 可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寻常小事而有烦言 , 康熙则驳斥说 , “米者养人之本 , 为人上者 , 不留心省察 , 可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