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艺术史博士彭慧萍引述气象史文献来考察《清明上河图》卷的季节范围,把孔宪易等人曾经指出的《清明上河图》卷中人物穿着问题引向深入,从而出现了一个更深的疑点 。
疑点五:画中穿单衣短褐者多达55人,其中仅着短裤者多达47人(图①),更有多人上身赤膊或赤臂(图②③) 。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轻衫短袖,都不是乍暖还寒时节的穿着 。这是否意味着北宋末年,清明节的气温较高,让老百姓纷纷脱下长衫,换上短打?
东、西方历史气象学家对于宋代气候的研究结果却与上面的猜测相悖,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在北宋徽宗末年到南宋中期的1110年至12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里,正处于一个此前数百年罕见的低温寒潮期,这一时期的异常低温,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我在《故宫的古画之美》一书中写到《张择端的春天之旅》,开篇即从北宋末年的那场大雪写起 。那是因为我在史料中查到了关于当时气候的大量记载 。而那时的气候条件,从宋代绘画上也可见端倪 。所以我在《风雪》一文中说:“一入宋代,中国绘画就呈现出大雪凝寒的气象 。”故宫博物院藏《渔村小雪图》《江山归棹图》《芦汀密雪图》这些宋代绘画,无不透露出彻骨的寒意 。彭慧萍提示:“宣和末至南宋初正好为极冷低温时段,然《清明上河图》却描绘多人赤膊、赤臂或仅着短裤 。故凡认为《清明上河图》成绘于宣和末或南宋初清明节者须格外考虑此一问题 。”她结合宋代文献中对气象的记录,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情境中1100—1186年间的寒食节、清明节应较当今更冷更低寒 。张择端于初春时节体验目睹的人物穿着,应较《清明上河图》画中所见的赤膊、短袖更为厚实 。”
在林林总总的疑点之上,高木森对《清明上河图》卷的画名和画意提出新解:所谓“清明”,非指时间,而是一个地名——清明坊 。据《宋会要辑稿》,汴京内外城及郊区共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之郊区共分作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即东水门地区,这正是《清明上河图》所绘制的地区 。《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完全吻合 。而“上河”,也不是“上河边去”,“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名词解释,金维诺先生认为,“上河”是“汴河”的别称,“上河”就是“汴河”,“汴河”就是“上河” 。如此,《清明上河图》的意思,就是“在清明坊附近的汴河景象” 。
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清明”两字既与时间(清明节)无关,也与地点(清明坊)无关,而是一种政治寓意,代表着“政治清明”,是对盛世王朝的歌功颂德 。但故宫博物院余辉多次在有关《清明上河图》卷的专著中指出,《清明上河图》卷里暗藏着许多社会危机,因此,《清明上河图》卷非但不是歌功颂德,反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盛世危言” 。如果把“清明”两字非要往“政治清明”的方向上扯,那么,《清明上河图》卷上描绘的受惊奔逃的马、街上的乞丐、即将撞向桥头的船只、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这些隐含着忧患意识的图景,又该作何解释呢?
三
在《清明上河图》卷上,主张“春景论”的学者们看见了春景,认同“秋景论”的学者们则看见了秋景 。《清明上河图》引起纷繁的争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清明上河图》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画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张《清明上河图》 。是张择端,给后世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各取所需的可能 。
推荐阅读
- 汽车钥匙丢了有什么解决办法 存折丢了的解决办法
- 饮杯美酒,兴到尽情,唱歌助兴,选一首什么歌曲好呢?
-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意思和感受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意思
- 樨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樨怎么读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中国四大年画乡之一天津杨柳青是什么情况?
- 男同 女性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识别相亲对象是个G?
- 八角亭有什么寓意
- 中国汉字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