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 。德军丧失了苏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开始在全线采取守势 。由于前线战事激烈 。德军装甲师经常处于严重缺编的态势 。一些战术单位已经不能执行原本属于其的作战任务 。因此战场上开始出现由各种单位临时凑在一起执行任务的“战斗群” 。这种战斗群并不是固定的编制 。规模也较小(团级或旅级居多) 。但是却表现出良好的战斗力 。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但这样的强大编制仅仅存在了5个月就宣布解散了 。究其原因 。装甲旅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由于整个装甲旅内没有配备炮兵部队和重型高射炮部队 。其支援火力只能靠少得可怜的装甲掷弹兵营第3连的重迫击炮和掷弹兵连配备的75毫米重火力支援型的Sd.Kfz.251半履带式兵员输送车 。因此装甲旅并不具备进攻战役的能力 。即便是不需要火力支援形成突破 。也缺少巩固和维持突破口的步兵 。如果让乘坐半履带式兵员输送车的掷弹兵下车作战 。前面的坦克又缺乏有效的保护 。装甲旅除了充当“专职消防队”角色外 。在执行其他任务时就显得有点乏力 。理论上 。装甲旅的战斗力很强悍 。但实际中的表现却远不如“战斗群” 。仅限于“战斗群”取得的效果 。而不注重采用方式的时效性 。预示着“装甲旅”这种编制注定会失败 。
其他观点:
军事术语不准确 。装甲旅是有番号的正规“编制” 。而战斗群只是没有番号的临时“建制” 。这两个词的区别你得品 。你细品 。对德军来说 。第一个装甲旅的番号始自1940年初 。是为各装甲师专属编制 。因为1935年组建第一批三个装甲师的时候 。还没有装甲旅的编制 。各师部直辖两个装甲团(坦克560多辆) 。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1939年波兰战役以后 。希特勒为组建更多的装甲师 。将原来的各师都抽出一个坦克团 。同时又在各师组建“装甲旅”番号 。这样 。调整后的德军装甲师 。基干兵力是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严格说算不上机械化旅) 。但这个装甲旅却只剩下一个装甲团 。坦克数量几乎减少一半 。也就200多辆了 。所以战斗力反而下降了 。
作为各装甲师的矛头 。装甲旅以一个装甲团(坦克团)为核心、辅以一定数量的机械化步兵、支援部队担纲全师的突击力量 。而摩托化旅的任务当然是跟在后面扫荡敌人步兵和巩固战果 。其它师属炮兵啊、辎重兵、工兵等师直属部队 。这里一带而过 。比如西欧战役期间 。第1装甲师的核心是“第1装甲旅”、第5装甲师的核心是“第8装甲旅” 。如此等等 。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说细一点 。我们以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为例 。它下辖第7“装甲旅”和第7“机步旅” 。而第7装甲旅的核心力量 。却只有一个第25装甲(坦克)团 。其它都是装甲步兵和支援部队 。事实上 。组建装甲旅司令部、机步旅司令部 。就等于此时的德军装甲师实行了“方块形”指挥架构 。师长直接指挥到旅长、旅长再下达命令给各团 。
1941年侵苏之初 。装甲旅的编制和番号仍然保留着 。但是到了1942年德国人重整旗鼓时 。终于发现装甲旅司令部的存在纯属多余 。遂开始将编制从“方块师”向“三角师”转型 。调整方式就是取消装甲师内部的两个旅级司令部 。师部直辖一个装甲团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团 。从而标志着师属装甲旅的编制和番号寿终正寝 。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文章插图
其实这跟抗日战争中期 。中日两军不约而同取消旅级编制的调整非常相似 。说明“方块师”通过战场实践后 。证明确实不利于指挥 。于是日军取消步兵旅团编制 。师团所辖步兵联队从四个减为直辖三个 。而国军也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后 。正式取消各师辖旅 。变为师部直接指挥三个步兵团(甲种师保留一个野战补充团) 。
那什么是战斗群呢?先举个例子 。库尔斯克会战中 。德军第11装甲师主力并不在前线 。而是因为损失严重在法国休整补充 。但是它留下了一部分尚有战斗力的部队 。因为德军在东线兵力实在吃紧 。这部分部队包括席梅尔曼上校的第15装甲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突击炮连 。于是他们在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编成内 。临时组成了一个“席梅尔曼伯爵战斗群” 。与大德意志师一起投入了战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