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二 )


所以 。我们不能拿房价来做比较 。
民以食为天 。我们只能拿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来做比较 。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说:康熙前期 。两文钱可以买一升米 。(清朝末期的米价是9文钱一升 。涨了4.5倍)
米价低的时候 。物价也不高;那个时期怀揣一文钱到的“便利店” 。可以买一瓶酱油、一瓶醋、一瓶油和一瓶酒 。即所谓的“四碗一文” 。这是什么价钱?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白菜价 。跟白捡差不多 。
一斗米重量为15斤左右 。一斗为十升 。一升米重量约为1.5斤 。够一个青年一天吃了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换言之 。养活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文钱 。一月30文 。一年下来不过360文 。加上油盐酱醋等 。500文足够了 。
文是用金属铜铸的钱币,一文就是一个铜钱,;康熙时期 。1000文钱是一贯,可兑换纹银一两,一文钱大约相当于现在一毛钱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换言之 。按照康熙前期的米价 。1两银子基本可以养活2个人 。2.5两银子可以养活一个5口之家 。1万两银子可以养活20000口人 。相当一个古代小镇的人口了 。
我们再举一例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面镜子 。是社会的缩影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经济状况 。
刘姥姥是个底层劳动人民 。家境不好 。因此才从乡下带着外孙板儿到贾府乞食 。王熙凤非常仁慈 。给了她20银子和1吊钱 。
这二十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购买力是多少?
书中透露 。贾府的小姐月例是2两银子 。一年合计是24两;所以刘姥姥在荣国府拿到的这笔银子 。差不多就是一个贵族小姐一年的零花钱 。
从刘姥姥二进贾府时 。算的一笔螃蟹账里 。也能看出这笔银子的购买力: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 。今年就值五分一斤 。十斤五钱 。五五二两五 。三五一十五 。再搭上酒菜 。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由此能够看出 。王熙凤给的这20银子 。够刘姥姥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 。
曹雪芹生活在乾隆时期 。在那时候 。人民生活水平已经下降许多 。虽然还是康乾盛世 。但已经徒有虚名 。
因为乾隆时期发生了十场战争 。每场战争都需要巨额军费 。两次金川战争耗银9000万两 。国库不亏空就奇怪了 。
频繁的战争 。需要大量军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消耗惊人 。粮价肯定要涨 。
因为朝廷忙于战争和征粮 。这个时间段内米价处于无序的状态 。官府对于江南米粮市场的控制力和调节能力下降 。使得商贾控制了江南米粮市场 。他们囤积居奇 。趁机抬高米价 。打发国难财 。百姓生活成本直线上升 。
因此 。康熙初年2.5两银子能养活一个5口之家 。到了乾隆后期 。需要20两银子 。
这时候的10000两银子 。可以养活500名千金小姐 。或者养活2500到3000名普通百姓 。
如果放到现在 。一家人一年的柴米油盐方面的日常花销最低也要10000元 。
这就是说 。乾隆时期的10000两白银 。价值500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比较不能说绝对准确 。但相差也不太多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道光初年 。一两白银换钱一吊 。跟前朝相比基本没有改变 。依旧价值一千文 。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 。银价猛涨 。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
这个时期因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对英法赔款加剧了百姓负担 。导致了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国库收入大大较少 。库银存量只有1200万 。
白银短缺粮价不跌反涨 。因为灾害连连导致产量暴跌五成以上 。
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 。人口锐减 。地价下跌却有大量土地撂荒 。
当时的物价高的离谱 。道光时期的学者沈铭彝在《沈竹岑日记》中说 。道光十三年(1833年鸦片战争之前)二月 。“菜油每斤一百四十文 。花油每斤一百十文 。桕椤每斤一百八十文 。棉花每斤一百文 。皆从来所未有 。其余无不昂贵 。米价虽不至如上秋六洋 。此时亦每石四洋(白银四两)以外 。寒士何以过活” 。
一文钱可以买到的一瓶酱油、一瓶醋、一瓶油和一瓶酒(“四碗一文”) 。道光时期光是一瓶油需要一百四十文 。其余的三瓶酱油醋和白酒 。怎么也要一百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