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常言道:三年清知府 。万两雪花银;首先要明确的是 。在清朝 。哪些人能拥有万两雪花银?
如果说合法收入 。劳动人民显然是不能的 。
清朝给别人打工 。一年能赚到工钱2到5两银子 。最高不过10两;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不能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靠合法收入能得到万两的 。也只有政府官员 。
清朝知府是五品官 。一年的收入包括薪水、俸米、养廉银在内 。大约可以达到3000两左右 。
清朝的知府 。就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首长 。待遇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
一、俸银——基本工资 。清朝知府基本年薪是105两 。
二、俸米——实物福利 。和基本薪水一样 。是105石大米 。
三、养廉银——堪称年终奖 。如果一年只能没有贪赃枉法皇上就给奖励 。
最基层的官员大概一年有几十两 。然后依次递增 。从几百两 。上千两 。而一品官员的银子能达到八千两左右 。
知府的年终奖需要根据不同地区而定 。但普遍是基本工资的10—50倍 。一般在3000两左右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如此算下来 。三年的收入能达到一万两白银;所以才有了开头的那句民谚 。
清朝的物价风向标——粮价
因为同样是一个朝代 。同一种货币 。相等的数额 。在不同的时期价值就不相等 。甚至差距很大 。
因为在不同时期 。物价是不相等的 。货币(白银)的价值取决于物价水平 。
用专业术语说 。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
清朝时期 。中国是农业大国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众都是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土地吃饭 。没有其它收入 。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 。白银价值高低取决于粮食价格 。
因此 。讨论万两白银的价值 。要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这样才能更客观 。参考当时的粮食价格 。主要是米价 。才能判定银子的价值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米价不仅是经济问题 。同时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对民众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是绕不开的 。
众所周知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 。清朝也不例外 。出现一个盛世 。是康熙开创 。乾隆发扬光大 。名为“康乾盛世” 。
盛世与否 。不是看国库盈余多少 。也不是看官员薪水高低 。更要看米价高低 。它直接影响到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
康熙王朝的米价呈现先高后低 。即前高后低的趋势 。
从地域上看 。浙江、福建两省的米价较高 。湖广结合江西的米价相对较低 。
影响米价的因素有很多 。天灾、战争是影响米价的主要因素 。
灾荒连连 。导致粮食产量骤减 。粮价必然上升 。
战乱频仍 。导致人口锐减 。劳动力减少 。再加上百姓流离失所 。土地撂荒 。粮食也会减产涨价 。
而朝廷和地主对农民的强取豪夺和盘剥 。也会让百姓失去种粮动力 。粮食也会减产涨价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 。米价的高低跟国家银子保有量有关 。
因为银子不是纸币 。是硬通货 。是不能打开机器随便印的 。有白银才能铸造货币 。
明清时期 。白银已经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中国现在白银储量世界排名第四 。白银库存储备量世界排名第六 。是白银生产出口大国 。
但当时的中国虽然白银储量丰富 。却非常短缺 。
因为当时的人还没有掌握白银的勘探技术 。不能发现和开采 。
当时中国的白银大多来自美洲 。通过与西方殖民者进行贸易获得 。
中国明朝末期白银就非常短缺 。导致国库里没有银子 。打仗没有军费 。士兵发不下军饷 。
由于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海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白银短缺现象加剧 。
白银短缺的时候 。市场上流通量太少 。官方采购减少;再加上全国经济低迷 。国家对粮食的购买力也有所下降 。导致大量的米卖不出去 。米价反而下跌 。
无论什么样的因素 。米价高低都会影响到百姓生活水平 。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文章插图
那么 。拥有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一万两白银在清朝是什么概念 。能维持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标准答案不止一个 。
清朝时期人均土地面积比现在高得多 。地价低得惊人 。房价自不必说 。根据《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记载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 。万两白银可以在皇城根儿购买差不多50套房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