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这个词起源于什么时候?

【网络暴力这个词起源于什么时候?】

网络暴力这个词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中国网络暴民的出现 。与中国网民年轻化、网络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中国民主环境都有极大的关联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68.6%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而这一特征在中国网络发展的十一年中不曾变过 。18岁以下以及18~24岁之间的网民比例呈上升趋势 。网民年轻化 。是网络暴力突现的直接原因 。这些年轻的网民,较年长的人来说 。血气方刚 。充满激情冲劲十足 。但也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 。容易放纵自己 。主帖事件在网络上一发布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键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显出不满与愤怒 。而这些愤怒的个体在网络上非常容易结合成一个观点一致的暂时群体,然后他们以群体的身份 。以“正义”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追讨与打击 。他们以为自己正在伸张正义,却忽略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的过度伤害 。而且年纪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 。他们既容易受群体情绪的影响 。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 。急于对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断 。而无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后的复杂关系与原因 。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 。很容易认同并实施以暴治暴的网络暴力 。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统的媒体或是言论平台更能容纳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 。正如一位网络编辑所说 。“网络暴民”这个词并不新鲜 。其实“平媒暴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只不过“网络暴民”由于其发言成本低、联合成本低、杀伤半径大而更显威力罢了 。③不仅如此 。网络的虚拟性 。使得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匿性又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这对于自律性不强、容易冲动与放纵的年轻网民来说 。无疑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同时 。网络的商业性运作 。有时更利用了年轻网民的冲动与无知 。对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发帖者通过极端语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进行有目的的打击与报复 。但是更不能忽视的是 。网络媒体在其商业化的运作中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故意自编自演相关事件或是放任网络暴行蔓延 。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 。他们贯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惊心动魄的大标题 。以及夸张的细节故事,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炒作 。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 。发布的帖中就称被虐女童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背部六块脊椎骨基本被打断”,配发的图片也是血淋淋的 。经各大论坛转帖后,标题已升级为《史上最恶毒的后妈暴打六岁女儿》 。血淋淋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标题成为网络挑动网民神经兴奋点的重要手段 。后来事件证实六岁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后母所为 。未经核实的新闻就加以大肆报道 。很难说不是网络媒体的炒作 。而当初“虐猫事件”在猫扑论坛发布后就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该版版主在对帖子过滤时却删除了一些冷静分析的帖子 。而保留了无理谩骂的帖子 。④年轻的冲动与激情 。在这里 。成为了网络运营商家获利的资本 。年轻网民暴行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彰显 。之所以会被商家利用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 。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 。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他们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训练 。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达空间或是渠道 。比如在基层自治上、在选民与代表的沟通上 。在传统媒体上都没有多少表达权 。网络的出现 。立刻成为民众追捧意见表达的自由空间 。缺乏民主修养的中国民众还没学会如何自由表达 。却已经奔驰在了信息高速公路 。其暴力行为完全在情理之中 。这只能怪我们没能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 。没有在网络以外建设更多的表达机制 。迫使网络承担了更多的表达任务 。⑤而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承载着民众“自由表达空间”的期待 。但真正能形成公众舆论并通过社会信息沟通以及政府决策起作用的成就感并不多 。绝大多数网络上的言论与意见没有被足够重视 。于是民众反而在这种公共表达空间中累积了更多的愤懑 。于是依仗“马甲”在身 。看不惯的听不惯的开口就骂 。网络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 。我们的社会仍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转型期 。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调 。文化上的“众神狂欢” 。加上社会上得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剧烈震荡 。都使得观念碰撞、舆论多元成为当代社会的种必然趋势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网络这个匿名的、开放的、管理制度相对宽松的虚拟空间不免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最好管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