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乡村医生都喜欢给病人输液呢?


谢邀!

为什么有些乡村医生都喜欢给病人输液呢?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有些乡村医生都喜欢给病人输液呢?
就当前来说 。不是“有些” 。而是几乎所有的乡村医生都非常特别“喜欢”给病人输液 。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容易赚钱 。
——给病人输液是乡村医生至少超过7成的收入来源 。
道理很简单 。农村看病是没有挂号这一说的 。更没有诊费 。绝大多数诊所也没有辅助检查;即便有的有点规模的诊所或社区卫生站有 。也不过极其简单的少数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测仪 。而且收费低廉 。
也就是说 。乡村医生“看病”几乎是全免费的 。
再说 。治疗费用 。早先主要也就是打个肌肉针 。收费更是低得可怜 。非中医医生几乎没有什么治疗可言 。除了输液 。
因此 。一直以来 。乡村医疗机构才是几乎百分百的“以药养医” 。
药 。分为口服药和注射药 。注射主要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
早先 。口服药都是大包装 。给病人的药都是拆开包装 。按片甚至按“顿”分包的 。
虽然。那时药品价格极低 。但由于农村整体收入更低 。这种看上去极其微薄的利润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来说已经可以叫“很赚钱” 。
后来 。随着整体收入的提高 。这种药品利润根本不足以养活医生 。
【为什么有些乡村医生都喜欢给病人输液呢?】再后来 。药品单包装规格越来越小 。口服药通常是整包装购买 。价格几乎是“透明的” 。
这种透明主要来自遍布城乡药店 。由于成本更低 。药店口服药的价格通常比诊所的低得很多 。经常药店零售价甚至低于小诊所的进药(基层卫生机构机构部分垄断)价格 。诊所口服药几乎没有了利润空间 。
而静脉输液药物则大为不同 。价格通常是不透明的 。因此 。几乎可以任意加价 。
一天静脉输液的价格几乎跟成本无关 。全由当地输液价格“行情”决定 。利润可以达到收费的8、9成 。即利润可以是成本的若干倍 。高的到10倍甚至更高 。也完全不成问题 。
因此 。静脉输液成了乡村医生几乎全部收入来源 。卖草药的乡村中医除外 。
最初 。或有病情需要的因素
说句不怕暴露年龄的话 。答主从医学院毕业后最初被“发配”在“副县级医院”工作 。几乎可以说见证了乡村静脉输液从无到有的整个历史 。
乡村输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开始使用的是题图所示的这种全开放式输液瓶 。和橡胶输液管 。
当然 。当时医院中也是使用这套设备 。
为什么有些乡村医生都喜欢给病人输液呢?

文章插图
这种带有铁挂钩的输液瓶要比题图那种稍早一些 。
这些输液器械的“无菌”无非就是在铝锅中煮沸一会 。静脉输注的液体从顶部开口倾倒入瓶中 。需要加入的药物也是一样倾倒 。
而加药用的是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 。使用前只需要在铝制饭盒中煮沸“消毒” 。
在这种静脉输液状况下 。“输液反应”(主要就是过敏反应)非常普遍 。出现在约3成的输液中(病人动辄高烧寒颤) 。
在这种情形下 。农村静脉输液几乎只存在于从医院出院的病人(无论是治愈出院“巩固治疗” 。还是放弃治疗回家等死的“姑息治疗”) 。因此 。在当时 。某某人都“挂吊瓶了”几乎就相当于说“快死了” 。
这几乎就是静脉输液在农村最早的“病情需要” 。
到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和普及 。使得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静脉输液也因此普及开来 。
从此之后 。静脉输液的“病情需要”成分就几乎消失 。只剩下赚钱的成分 。
“挂吊瓶好得快” 。周瑜打黄盖
病人为什么这么愿意配合医生的赚钱意愿 。乖乖地向医生口袋里送钱呢?
“挂吊瓶好得快”这种信念支撑着医患双方化身周瑜与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那么 。“挂吊瓶好得快”这种信念是如何建立和被反复强化的呢?
这主要得益于两种疾病:
一种是感冒 。
早先 。“头痛感冒发高烧 。阿司匹林一大包”是乡村医生(那时还叫赤脚医生)的为医之道;后来 。对付感冒高烧的拿手戏是静脉输液里加地塞米松 。
每天地塞米松的使用剂量 。即使是幼儿 。动辄加到5毫克 。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退烧 。还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孩子如果发烧超过3、5天 。脸就可以明显显示出“红苹果样胖了一圈” 。还有的孩子晚上高度兴奋根本不想睡——这都是地塞米松过量的急性副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