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无理数”是怎么来的?( 二 )


而“√”的数学理论工具在人类的实践中 。担当了类如“剪刀、小刀“的工具作用 。对没有高(厚)度的平面进行边长的剪切 。因此 。“√2x√2=1.4142135x1.4142135=1.9999≈2(对应于格位数论二维代数符号表述 。则 √Bx√B=a.papdaiyxa.papdaiy=A.IIIIIIII≈B 。用中文表述则:用剪刀把长方形的2平方面积割补成“1.4142135长乘以1.4142135宽”的等于“1.999999平方约等于2平方的正方形“ 。
“√3x√3=1.73205x1.73205=2.9999≈3(对应于格位数论二维代数符号表述 。则 √Cx√C=a.7idoyxa.7idoy=B.IIIIIIII≈C 。用中文表述则:用剪刀把长方形的3平方面积割补成“1.73205长乘以1.73205宽”的等于“2.999999平方约等于3平方的正方形“ 。这就是数学理论上“开二次方”的数学意义 。(注 。在此写不出长度7的一维符号 。只能以7表7) 。凡此种种 。余后类挂 。
而“π“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圆周率 。它的常数值为3.14159265358…… 。它既不是有理数或无理数 。也绝对不是长度数值或体积数值或面积数值的数理含义 。更不是瞎猜的“超越数“ 。
圆周率数值3.14159265358……蕴藏在圆球体与圆面积及圆周长以及有圆弧的地方 。几千年来 。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数学家数论家 。如探究人类起源一样 。竭尽全力潜心研究圆周率 。除了通过用艰苦的切割技术测量出3.1415的数值及通过从“圆周长除以圆直径等于圆周率3.1415“以外 。其它不得而知 。从赛先生转发署名为曹则贤《π的艰苦历程》的文章 。可以了解到 。圆周率还未有理论公式 。
很欣慰地告诉世人 。本人于2016年10月8日 。因研究《格位数论》推导出了圆周率定理公式: “'三维球体圆周率'等于‘该球体体积’除以‘三分之四(即1.3333333333)'乘以'该球体体积的半径3次方乘积的正方体体积(注公式符号在此写不出 。只能以π=V÷(4/3xr^3))暂代)” 。
“二维面积圆周率'等于'该圆面积'除以 ‘该圆面积的半径2次方乘积的正方形面积'(注在此写不出公式符号 。只能用 'π=S÷r^2'暂代)” 。
“一维周长圆周率'等于'该圆周长'除以 ‘该圆周长的直径’(注在此写不出公式符号 。只能以π=L÷d暂代)” 。
以上为无理数而言的观点 。希望得到方家的共鸣 。

数学中的“无理数”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数学上的解释其他答案已经很详细了 。我在这里说说“无理数”这个词怎么来的 。
可以追溯的(可能)最早的一个相关词汇是古希腊文
数学中的“无理数”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在拉丁文中义译该词 。则是ratio 。有三个含义: 推理、计算、方法 。其中推理一义与古希腊相符 。另两义为额外的引申 。
发展到英文 。ratio的笫二意义计算演变为明确的数学概念“比值” 。就是两个数量的相对大小 。而第一个意义推理演变为“合理的”rational一词 。注意ratio和rational的词根仍是相同的 。
数学上提出有理数/无理数概念后 。命名有理数为rational number 。其实是取ratio比值之意 。即可写为两整数比值的数 。那无理数就叫irrational number 。开头的前缀ir-如常见的in-和im-一样表示否定 。
【数学中的“无理数”是怎么来的?】这两个英文数学术语之后传到了日本 。日本人以为rational是取了“合理的”这个常规意义 。而不知其实是由ratio比值一词而来 。于是错误地把它译成有理数和无理数 。
这两个错误的翻译最后传入我国 。被原封不动抄袭过来 。成为我们教材中的专业术语 。造化弄人! 其实正确的名称本应该是整比数和非整比数 。
做民科 。还得学院派 。不喜者可喷 。无学士勿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