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钢琴家》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电影?


恩 。说的不错 。《钢琴师》的确更具有冲击力 。一位毕竟这是两个题材的电影 。和钢琴师一个题材的应该是《辛德勒名单》 。巧的是罗曼波兰斯基差一点就去接了辛德勒的名单 。话题扯远了 。。咳咳 。
钢琴师作为一部典型的线性叙事的电影 。以犹太钢琴师逃亡为主线剧情 。它强大的冲击力来自他的真实性 。来自导演的真实经历 。比起辛德勒的名单 。这部电影对于一些令人不适的镜头展现的十分透亮 。如果说辛德勒的成功是成功的塑造了辛德勒的角色 。那么这接近冷酷的还原就是钢琴师强大冲击力的原因 。没有经历过的斯皮尔伯格永远无法刻画那种
这个镜头冷静的不带一丝情感 。让人惊恐
这样的环境中 。不断充斥着那个女人的哭泣 。漫长的镜头 。代入感极为强烈 。让观众产生强烈焦虑的心情 。
下一个镜头 。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可谓可怖 。德国人突然开始枪杀 。一个镜头未停止的放了几枪 。只剩最后一个人 。这个时候观众是十分紧张 。希望出现转机的 。但切完一个换子弹的镜头 。这个人还是未能逃脱 。观众会心头大起大落 。
渴望生的眼神 。
说起来真的要说起《钢琴师》的点睛之笔 。不可能不提及两个地方 。
第一 。是他在公寓中 。久违的见到了钢琴 。却不敢被认听见 。只敢悬浮在琴键上 。不敢弹出一个音 。此时画面中却响起了音乐 。这是一个音乐家 。一个钢琴师对音乐所有的慈悲与爱 。观众会诧异 。会心痛 。美好的钢琴琴音被束缚在白雪之中 。寓意和平与美好 。被淹没 。
还有就是对德国军官威廉的刻画 。对于人性的主题的刻画 。不同于手撕鬼子 。波兰斯基清楚 。战争没有胜利者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如果没有战争 。威廉或许和斯皮尔曼会成为朋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面 。
此时斯皮尔曼弹奏的曲子是肖邦的第一叙事章 。他的原作者肖邦正是在华沙起义失败 。波兰亡国之际创作 。这和斯皮尔曼几乎契合 。而威廉好像也听出了这首曲子的忧伤
【如何评价《钢琴家》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电影?】为他留下大衣
威廉多想好好听他演奏
威廉听懂了肖邦 。听懂了斯皮尔曼对和平的渴望
送他的面包里 。放着罐头起子 。让斯皮尔曼能打开那个罐头
总结一下 。钢琴师强而有力的冲击力使它会比1900让人更震撼 。但这并不意味着1900不好 。风格不同罢了 。只不过 。波兰斯基的人品是真的不能认同 。(强奸幼女)但我们必须承认 。钢琴师绝对是电影史上的瑰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