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二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现代人理解这句话 。大多数理解为美色 。这样虽然不对 。但也不能算全错 。也算是对美色的另一种看法 。如果不是佛教徒念诵一下心经里的这句话 。至少会在智慧上多一点开悟 。对于普通人也不能要求太高 。
其他观点: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一切存在的真相——空
我们平时对“空”的定义 。大概可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是“灭后空” 。这个是与“有”相对的一个概念 。一个东西刚才还在 。但现在它坏掉了 。消失了 。那么相对刚才那个“有”而言 。现在就是“空”了 。
比如一块冰融化了 。火灭了 。刚才房间有人 。现在都出去了 。病好了 。钱花光了等等 。这些都属于“灭后空” 。这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空”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之所以举这些例子 。是因为虽然当时我们认为是“空”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 。我们知道了它们原来是“有” 。只是我们当时无法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而已 。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 。这个世界上 。肯定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感知到 。但又决不能轻易否定的存在 。虽然我们仍然可以暂时叫它们为“空” 。但我们清楚的知道 。这些所谓的“空” 。并不是真的不存在 。
色与空的关系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空不异色” 。意思是说正是这种我们无法感知到的真实的存在形式 。通过表面的不断演变 。才出现了一些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形式 。从而捕捉到了它的存在 。
“色即是空” 。但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这些暂时的、表面化的存在形式 。和那个我们不智能感知到的那个真正的存在形式 。并不是两个 。而是一个 。只是这些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们只有一部分能感知到 。虽然现在能感知到 。但它们终究还是要回到那个真正的存在形式的 。
“空即是色” 。这是讲那个我们感知不到的真正的存在形式 。它也是不断变化的 。终究也是要演变成一些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形式 。但演变归演变 。它终究还是它 。演变的只是表面形式 。内在的真相从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
举例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我们习惯从表面上认知事物 。虽然我们知道那是云彩 。但因为它表面上看起来象只狗 。所以我们就会忽略了它是云彩这个真相 。会直观的把它称为“狗” 。如果一会它又变的象一匹马 。我们也会说“天上有匹马”等等 。
但不管这片云象什么 。都只是暂时的存在形式 。它是云彩这个事实不会变 。而云彩又是由水汽构成的 。这个本质更不会变 。明白了这个 。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段话的含义了 。
总之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文章插图
这就象是大海一样 。本来是平静如镜 。整个大海都是一体的 。但由于海上起了风 。吹起了浪 。所以大海才起了种种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 。就分出了彼此 。分出了你、我、他 。但等我们真正的觉悟以后 。看到了这一切的真相 。就会重新尘归尘 。土归土 。所有的一切又会回归到最初的平静 。
其他观点:
佛教中的\"色空\"理论最初是出自唐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文言曰: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 。想 。行 。识 。亦复如是……\" 依《心经》所述 。若修行者依般若智慧入禅定至极深层次时 。便能体验到宇宙实相就是空相 。此空相不仅是五蕴皆空 。而且佛教教理、佛教智慧也空 。我们在生活中常说四大皆空 。可见佛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是很大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 。佛教传入中国 。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被本土化 。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勿庸置疑 。\"色空观\"的思想内涵、审美意识、形式法无不体现着生活中和的精神与内涵 。
这种影响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生活中它的佛教色彩淡化 。成为一种能够指导人生活的哲学 。在佛教理论中 。凡有形的东西称为\"色\" 。看不到的非物质皆为\"空\" 。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色和空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存在于书本上 。而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本来是一体 。因此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