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哪阙词?为什么?


大家好 。我是襟亚 。先容我拉个关系吧 。我是济南人 。和李清照算是“邻区老乡” 。李清照是章丘人 。章丘现在是济南市下辖的一个区 。我属于另一个区 。所以自称“邻区老乡” 。
有了这层关系以后 。凡是有关李清照的话题总忍不住要凑上来 。

你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哪阙词?为什么?

文章插图
据考证 。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不久之后写下的 。所写的内容是闺中的相思之情 。
公元1103年 。赵明诚“负笈远游” 。外出寻访碑刻 。当时李清照(1084-1155)只有19岁 。在那个年纪爱过的人一定懂得那种思念怎么一寸寸地噬咬人的灵魂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我喜欢这阙词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上的魅力:词面典丽工整又简白如话 。调度各种感官 。情绪感染力极强 。
1.红藕的视觉、香残玉簟秋的味觉、轻解罗裳的触觉从各个感官上带动读者进入深秋的凄凉季节 。从而体会作者那种孤独忘我的相思之情 。
2.“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这三处对偶工整又简洁 。读来朗朗上口 。意味明确 。
你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哪阙词?为什么?

文章插图
3.李清照善于化用前人的词句 。而能做到浑然天成 。自成一格 。我们来看这两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前人唐崔涂《春夕》有“水流花谢两无情”的句子;北宋范仲淹《御街行》有“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的句子 。到了李清照这里点化新洗后别具一番风情 。李清照是这方面的圣手 。这样的实列在其它作品中也不胜枚举 。
第二情感上的魅力:词背后的真挚的相思以及带给读者的心灵照应 。
李清照细腻委婉的表达手法是她的词作特有的魅力 。词中说:等到月满之时雁阵才掠过 。能不能给我带来他的消息呢?我们知道那就是:爱到不知所以 。忘了我自己 。
所幸的是:那时爱情刚好还你侬我侬 。相思虽苦还有苦尽甘来的希望 。所以 。写的虽是愁 。实质上则是充满期待的爱 。就如同那些大团圆结局前的短暂黑暗 。读的人知道过不了多久就会乌云散尽鸟语花香!(读者都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婚姻最初的那几年 。是一对多么琴瑟和鸣的贤伉俪 。)
一寸相思一寸灰 。谁不又想在灰烬里看尽希望的星火呢?
读这样的词 。不绝望 。她的不绝望能照应你的不绝望 。痴情而终有可盼……
这是我喜爱它的另一个原因!
你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哪阙词?为什么?

文章插图
隔着900年和李清照攀乡亲 。好歹也是做济南人的特权吧!攀就攀一回吧……
其他观点:
我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在这首词中 。“昨夜雨疏风骤”可以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 。正写疏放疏狂 。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 。名花正好 。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 。心绪如潮 。不得入睡 。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 。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 。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 。却已然如隔在胸 。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 。她急问收拾房屋 。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 。笑回道:“还不错 。一夜风雨 。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 。嗔叹道;“傻丫头 。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 。绿的见多了吗!?”
“昨夜雨疏风骤” 。可以延伸为我们人生在世所经历的风雨坎坷 。让我们猝不及防 。“浓睡不消残酒”我们人生不如意之时会“借酒消愁” 。反而更愁!“海棠依旧” 。我们可以将“海棠”人格化 。经历风风雨雨仍然傲立的人格 。“知否 知否”抒情化 。反复让读者加深思考 。也是对于在风雨之中 。困难之中人的安慰与劝慰 。我们再在“绿肥红瘦”之间分析主体和客体 。“红花还须绿叶配” 。我们人生在世 。最主要的是让自己强大 。做不了主角 。那就做个配角 。可能配角“花红” 。可能是花瓶 。可能是花朵 。却经不起风雨 。
在一个人的职场工作中 。有些人天生能说会道 。讨好领导 。被领导提拔 。而那些扎实苦干的“绿叶”只能当配角 。“绿叶” 。吸收养分 。努力成长 。衬托“花红” 。多数时候也只是依靠“绿叶” 。当在经历风雨之后 。主角就可能“红廋”下去 。那些绿叶就更加的“绿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