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
文章插图
大器:比喻有大才 。
意思是说: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所以成就事情就比较晚 。也有令指长期不得志的人安慰话和心理抚慰 。
大器晚成一语代表人物有:
1、吕蒙(179_220年) 。字子明 。今安徽阜南县人 。年轻时依附姐夫邓当 。跟随孙策打仗 。当孙权主领江东时 。受到重用 。
文章插图
吕蒙刚开始不学习文化 。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将军蒋钦说:“你们现在都是军中将军了 。管理队伍 。应该要多读书 。跟得上脚步 。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就推脱说:“军中事务繁忙 。自己哪有那时间去读书 。”
孙权就耐心指出 。我又不是让你当文学家 。只不过是让你们多看看书 。了解古今往事 。知道历史内容 。叫你们增长知识而已 。
再说你们的事务有我多?我年轻时就读过《礼记》、《尚书》、《诗经》 。自执政以来 。又看了不少兵书 。又仔细研究《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觉得受到不少启发 。读书这么多益处 。你们怎么可以不读书呢?
自此 。吕蒙刻骨学习 。大量阅读书籍 。成为了中国古代勤能补拙、笃志学习的代表 。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都是跟他相关 。出自于他 。
2、苏洵(1009_1066年) 。字明允 。今四川眉山人 。跟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文学家 。世称“三苏” 。还都例于“唐宋八大家” 。
文章插图
苏洵青少年喜欢旅游 。比较任性好玩 。直到1032年 。母亲去世 。才开始读书 。他自己说过:“洵少年不学 。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 。从士君子 。”
北宋大臣张方平:“年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 。”
苏洵人生第一次考乡试举人 。却没考中 。名落孙山 。通过这次失败 。他开始深刻检讨自己 。然后说:“吾今之学 。乃犹未之学也!”
苏洵开始发奋图强读书 。每日就待在书房里 。相传有一年的端午节 。他的老婆看他早餐还没吃 。就送几只粽子和白糖 。然后就出去了 。到中午去收拾碟子时 。发现粽子吃完了 。白糖原封未动 。原来苏洵只顾认真读书 。把粽子蘸到砚台上 。嘴边都是墨迹 。这就是典故认墨为糖的出处 。
还有:刘邦在沛县起义时 。已经47岁了 。
齐白石27岁才学习画画 。56岁才转变画风 。才使自己声名鹊起 。才成为一代大师 。
姜尚即姜太公七十多岁 。才遇到文王 。
大器晚成的人物太多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
其他观点:
大器晚成是对生活的一种积累 。大器者 。国之重器 。精美器皿;越是精美的重要的 。越需要更多的锤炼 。人之大器 。亦是如此 。一个人的阅历、能力、技术、心理、心境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更娴熟和稳重 。而这些的成长和锤炼必须经过更多的时间;同时 。时间和失败挫折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顺利时容易放松 。容易懒散 。挫折时心里更容易充满斗志和冲劲 。更能忘记繁琐的事情而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年轻时的失败更磨练一个人的斗志和提高一个人的能力;由上 。大器:需经历更久时间 。需磨练更多心智 。由此晚成!
其他观点:
大器晚成 。释义:
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 。后比喻能成大事的人成就显露得较晚 。
《老子 四十一章》:“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何谓大器 。大 。形容非是一般的器 。是大的器 。
器 。《周易》中有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 。有才能的意思 。
晚成 。较长时间 。强调后半段显露
有类似以下几个 。讲后发优势的
后发先至 。
厚积薄发 。
三年不鸣 。一鸣惊人
【什么叫大器晚成?】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怎样的家庭算小康水平?
- 怎样的收入,才能算得上是小康生活?
- 工作太多,压力很大,但老板人好,值不值得留?
- 夜景朋友圈简单文案说说 夜景文案朋友圈短句
- 要年入多少才算奔小康?
- 《三叉戟》18集,大背头去洗浴中心摸底,所说的“大活儿”指的是什么?
- 适合下雨发的朋友圈简短句子文案 下雨天的心情经典句子
- 家庭年收入30万到40万在三线城市算的上小康吗?
- “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到底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