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之笔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苏轼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北宋的王巩被流放蛮荒岭南宾州五年 。北归时反而黑发如漆 。面如红玉 。神采焕发 。性情豁达 。
苏轼写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苏轼一生从政四十年 。三十三年是在被贬谪的异乡度过 。
宦海沉浮 。苏轼也曾挣扎彷徨孤寂 。拣尽寒枝不肯栖 。感叹 。何是忘却营营 。被贬黄州时 。人生的顺逆 。在他看来 。也无风雨也无晴 。再贬惠州 。他把所有的困厄愁苦都变成了甜蜜 。
口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
三贬海南 。他发出了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心志 。
苏载一次比一次被贬滴的更偏远 。黄州 。惠州 。儋州 。三个被贬滴之地 。最后竟二成了苏轼引以功业的地方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
无伦海角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 。一一白居易云一一
如果内心安定 。即便困于伤心之地 。也如同身在故乡了 。
这就是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乐观豁达的心态 。

苏轼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以上是大文豪苏轼特为朋友王定国侍女柔娘所作的《定风波》词一首 。试想 。是什么样一个女子能获东坡先生的如此妙赞?!背后有何神奇的故事呢?
一风尘奇缘
点酥娘又叫柔娘 。复姓宇文氏 。柔娘的父亲本是北宋皇宫的御医 。后因遭受无妄之灾 。冤死狱中 。她的母亲因夫死郁郁寡欢 。不久也随夫君而去 。当时柔娘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相继离世 。真是柔肠寸断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 。她叔叔看到孤苦无依的侄女 。不仅不心生怜惜 。而是乘机将她卖给了当时以色艺取悦客人的\"行院\" 。
可怜的柔娘天资聪颖、天生丽质 。尽管明珠暗投 。但很快在行院里声名鹊起、艳名远播 。可喜的是由此惊动了她父亲生前挚友陈太医 。本来陈也在多方寻找柔娘 。于是在陈太医的多方周旋下 。柔娘终于跳出了火坑 。并跟随陈太医学习医术 。
光阴荏苒 。转眼柔娘就出落成了一个丰姿卓约的大姑娘 。医术也大有长进 。并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风流倜傥满腹才情的朝庭大臣王定国 。两人一见钟情 。如胶似漆 。在征得义父陈太医的赞同下 。柔娘以歌女的身份住进了王家 。自此琴瑟和鸣 。一如既往……
二生死相随
可惜好景不长 。震惊古今的\"乌台诗案\"牵连到了这位与苏轼志趣相投的挚友王定国 。朝庭决定将王贬谪到岭南宾州 。当时岭南地处偏僻 。且常年瘴气弥漫、鼠疫横行 。一般北方人很难生活生存下去 。因此王的妻妾无一人愿意同往 。这时 。惟有柔娘主动站出 。愿意随行 。生死相伴 。
柔娘与王定国在岭南生活的五年中 。除了奉献出了作为妻子的全部柔情 。而且以她精淬的医术保证了王的健康 。更为可贵的是 。她以自己的专长免费为当地民众诊治 。虽无官方记载 。但在宾州民间至今犹有柔娘救死扶伤的故事流传 。
三一语足千秋
五年的流亡生活并没有象政敌期望的那样将王击垮 。相反在美人的陪伴下 。王过的是有滋有味、风生水起 。回来后与老朋友东坡先生见面更是\"万里归来颜愈少\" 。令人好生羡慕 。
东坡先生好奇地问柔娘:岭南的生活应当很难过吧?可她淡定地回答道:此心安处 。即是吾乡!东坡闻此言大为感动 。遂提笔当场写出《定风波》一词相赠!特别是词中一句\"此心安处即吾乡\"更是流传千古 。感动和激励了不知多少在外漂泊的异乡客……
其他观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全词内容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这首词标题中的王定国是指王巩(字定国) 。苏轼的好友;标题中的侍人寓娘是王巩的侍女歌妓柔奴 。这首词苏轼作于元丰六年(1083) 。王巩自谪所宾州北归 。苏轼与王巩会宴 。王巩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苏轼即席创作了此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