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陶渊明与王安石都是江西人 。陶渊明是我的家乡江西省彭泽县的县令 。被王安石夸赞的那句诗出自他的组诗《饮酒》(五) 。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传颂最为广泛的诗句之一 。
【陶渊明的两件大事】
先说陶渊明的两件大事 。他是东晋大诗人 。他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影响深远 。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不想接待来彭泽检查工作的阿谀奉承、不学无术还花天酒地的上司 。因而把官印挂在屋梁上 。辞官不做 。到距离彭泽县100公里左右的庐山(诗中所说的南山)隐居 。那一年他41岁 。担任彭泽县令仅仅80多天 。其实 。在这之前他早已萌生去职的念头 。二是他开创了田园诗派 。给东晋充满玄学和教化意味的诗歌带来一股清流 。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代表作便是《饮酒》(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的诗歌和处世思想 。至今仍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 。我们身处现实生活 。时常为不得已的烦恼所困 。只要内心远离了名利和物质 。远离世俗和厌恶的圈子 。不与他们争斗 。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宁静起来 。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文章插图
再回到王安石为何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句 。除了陶渊明的那句诗写得确实好之外 。还与王安石的生活经历和喜好有关 。
其一 。生活经历 。王安石在评价陶渊明诗句时 。正和陶渊明有着相似的政治经历 。彼时 。王安石因变法失败第二次被罢免宰相 。对朝廷非常失望 。对政治生活心灰意冷 。最终他选择了退隐江宁(今南京辖区) 。从此远离江湖 。不问政事 。
其二 。喜好 。同为诗人的王安石也喜欢菊花 。并创作过至少6首菊花的诗 。所以他很自然地就关注到陶渊明关于菊花的名作 。而且 。他与同在朝廷为官的好友——大文豪苏轼还因菊花诗闹过矛盾 。最后以苏轼“负荆请罪”了结 。
【两大文豪菊花之结】
王安石和苏轼两人是好友 。但王安石身为宰相地位更高 。一次 。苏轼去拜访王安石 。王安石不在 。苏轼见到书案上有首没作完的诗 。当他看到“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后笑了 。菊花从来都是枯萎在枝头上的 。怎么会落得满地都是呢?性情豪爽的苏东坡不假思索地拿起笔 。在诗后续了句“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以嘲讽王安石缺乏生活经历 。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文章插图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王安石回来见到苏轼的诗句后不悦 。之后借机把他贬到湖北省黄冈市 。被贬后 。苏轼在秋天的黄冈真的见到的了满地散落的菊花 。这才知道自己讥讽错了王安石 。后来他专门赴京给王安石道歉 。
【理解写作背景的重要性】
所以 。作家和诗人作品的诞生以及作品风格的形成 。都离不开诗人所处的政治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 。先了解到这些背景 。有助于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和艺术追求等 。(南风)
为何王安石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第一语?

文章插图
「注:如需转载 。请事先告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注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其他观点:
谢邀!
把王安石放在唐朝 。也是牛逼到不行的诗人!
仅以诗而论 。王安石的水平可以排在整个宋朝的前三 。甚至第一 。若论诗词修养 。则肯定第一 。
小可认为 。王安石喜欢这一首与他的辞官归隐无关 。古往今来 。归隐或隐居的诗句如恒河沙数 。论品性情操 。论闲然逸趣 。陶渊明的这首《饮酒》排不到第一名 。
所以 。王安石对此诗的评论仅仅是以诗论诗 。没有言外之意 。
这一句强在哪里?
无斧斤之痕!换一句话说就是
无琢!
没有人工雕琢或锤炼的痕迹 。宛若天然 。浑然天成 。
东坡称赞说“如大匠运斤 。无爷凿之痕” 。黄山谷也赞美陶渊明的诗类西汉文字 。唐庚论其诗为“造语简妙” 。我们现在看起来似乎不觉得异常 。但看那个时代其他人的诗作就明白了 。比如
阮籍“皋兰被径路 。青骊逝骎骎 。”
左思“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
刘琨“惟彼太公望 。昔在渭滨叟 。”
王粲“复弃中国去 。委身适荆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