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的句子 年少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 二 )


曹丕知晓父亲并不喜欢自己,于是从小就学着隐忍 , 城府颇深 。
可是知子莫若父,曹操又怎会不知曹丕的心思 。
阴狠有余魄力不足,这是曹丕最大的弱点,也是曹操对他异常严厉的原因 。
而面对曹植,曹操却异常溺爱 。是曹操重点培养对象 , 但他天性放纵,而曹操又宠溺于他 。
渐渐地,曹植开始任性而为,不自雕励 。“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他倍感失望 。
而曹丕面对不利的局面,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在司马懿的帮助下 , 一直磨砺自己的心性 。
他不与曹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立足长远,谋万世之基 。
曹操逐渐醒悟,百年之后,承自己心愿者,必是曹丕 。
曹操是枭雄,但更是人父 。
他哪怕再宠溺曹植,也要为家国天下着想 。这是他父亲的责任,更是一国之主的担当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枭雄”的背后,也许是无情;但父亲的底色,从来都是温柔 。
对国家多情:忍得下屈辱,守得住底线 。
人生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如影随形 。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 。
这时候你必须冷静,要懂得潮涨潮落 , 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 , 生活不会抛弃你 。
初平元年 , 义军伐董 。董卓不敌,胁汉献帝迁都长安 。
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西凉精锐,不敢向前,并有意向北边迎立刘虞为帝 。
曹操得知后,大为震怒,对袁绍说道:“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
然后孤愤出兵,追击董卓 。那一刻,曹操没想着要活着回来,哪怕千万人,亦挡不住曹操扶汉的热血 。
建安元年,曹操在荀彧的建议下,迎汉帝回许昌 。
他行臣下之礼,对皇帝极为尊敬 。
然而,前有董卓专权,后有李傕郭汜乱政 。
在皇帝心中,谁也不值得相信,曹操与他们亦是一丘之貉 。
建安五年,就在曹操与宿敌袁绍一决生死之际 。
汉帝刘协迫不及待想要杀曹操夺权,策划了“衣带诏”事件 。
这次事件,让曹操对汉献帝彻底失望 。
“君以国士待我 , 我必国士报之;君视臣如土芥,我视君如贼寇 。”
迎汉帝回京,是曹操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
从那一日起 , “曹贼”这一标签伴随了他一生 。
然而,曹操哪怕位极人臣,也终生未曾称帝 。
他忍受了半世的骂名,却一直坚守自己共扶汉室的底线 。
其实 , 衡量一个人的品质 , 不是看别人予他的评价,而是看他在高位时,良心的变化 。
忠奸皆是外有的虚名 , 皆由他人所定 。
曹操一生无愧于心,无愧于汉室,又何惧之有?
所有人在历史的长河中 , 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每一个人的命运早已被时代裹挟,无一例外 。
纵观曹操一生 , 平中原 , 克北方,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
他对朋友真心真意,对敌人以德报怨;对家人温柔以待,对国家忠诚不渝 。
然而,他一生的真心,却终被现实辜负;他一生的多情,亦被世人所误解 。
他的是非,争论千年未曾休止;他的曲直,历经百世莫衷一是 。
悠悠千载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
【年少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的句子 年少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