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宋词的每一词谱都有相应的词牌名 。词牌名的来源主要有几种:
一、采用原曲名
词的曲谱中 。有很大一部分 。都是根据既存乐曲改编 。例如改自唐代的教坊曲或原乐府曲 。这部分的词牌名大多延用原曲名 。如《临江仙》、《浣溪沙》、《虞美人》等词牌名 。均为采用了原唐教坊曲名 。《过秦楼》等词牌名则延用《乐府雅曲》名称 。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二、作曲者命名
词曲当中 。亦有一部分为词作者的自度曲 。作者可能会根据词曲的主题或用途 。进行命名 。例如吴文英的自度曲《高山流水》 。此曲原是为其妾作 。其妾善琴 。便以《高山流水》作为调名 。又如姜夔自度“仙吕宫”曲 。因为咏梅花所作 。故命名为《暗香》、《疏影》 。而后来张炎用此调改咏荷花 。又将调名定为《红情》、《绿意》 。也有词人以自己调中之句命名的 。如《一剪梅 》 。就是周邦彦借起拍“一剪梅花万样娇”命名 。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三、后人根据调中之句命名
词谱除了正格外 。还有别格(别体) 。这是因为有些作者在填词时 。可能会根据主题 。对原曲进行一些改编(也有没改编) 。但仍延用原曲名 。后人则用其调中之词句作命名 。以便识别 。例如 。刚说过的《一剪梅》 。因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 。被名为《腊梅香》 。又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 。被名为《玉簟秋》 。这类命名方式在词牌名中占比很高 。但今人大多惯用正格作调名 。
四、根据乐曲改编特性命名
我们都知道 。词的句度和声韵 。在定调后都必须依词谱填写 。不允许私自修改 。但在歌唱时 。音乐家在配乐和声腔方面 。均会有所伸缩 。如采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 。所以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调名 。例如: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木兰花》 。原为唐教坊曲 。入“林钟商调” 。
《减字木兰花》 。因在一﹑三﹑五﹑七句中各减去了末三字 。故得名 。入“仙吕调” 。此调后又由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 。入“南吕调” 。
《偷声木兰花》 。因其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了三字 。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 。而这平声韵不知是从何处偷来的 。故得名 。入“仙吕调” 。
此外 。根据对曲调改编或演绎的方式不同 。还会出现如“犯”、“摊破”等名称 。摊、破、犯的形式则有很多种 。非一篇小答能讲完 。就不展开了 。
其他观点:
词牌名出处繁杂 。同一词牌名别名很多 。用韵也多有不同 。字数常有变化 。有些词牌还有长短调之分 。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究其出处 。大体可分别如下:
一:古乐府歌诗 。琴曲:如昭君怨 。水龙吟;
二:民间歌调:如捣练子即唐代民歌;
三:宫廷教坊曲:这是词牌的主要出处 。如唐教坊曲忆江南 。长相思 。清平乐 。生查子 。西江月 。菩萨蛮 。木兰花 。蝶恋花 。何满子 。洞仙歌 。采桑子 。诉衷情 。南歌子 。浪淘沙 。鹧鸪天 。虞美人 。南乡子 。临江仙 。雨霖铃 。绿头鸭等 。宋教坊曲齐天乐 。宋宫廷乐永遇乐等 。
四:名人首用形成词牌 。这类词牌之前就有近似的曲调和调名 。经名人首用即定型为词牌 。如李重元的忆王孙 。李存勖的如梦令(原名忆仙姿 。东坡改如梦令) 。米芾的醉太平 。李白的忆秦娥 。柳永的满江红 。苏舜钦的水调歌头 。晁补之的声声慢 。沈唐的念如娇 。王诜的沁园春 。苏东坡的贺新郎等 。
五:音乐家兼词人的自度曲 。如周邦彦的一剪梅 。解语花 。姜夔的暗香 。疏影 。扬洲慢 。史达祖的换巢鸾凤 。柳永的望海潮 。冯伟寿的春风袅娜等 。
曲子词自南宋失曲后 。就是只剩词的另一体格律诗 。自苏东坡打破词言情的束缚后 。词就成了新的文学形式 。是与唐诗媲美的国粹 。它值得我们研讨继承 。发扬光大 。并赋予它新时代的使命 。
其他观点: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谢谢邀请!惭愧!不甚了解 。不知道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