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
文艺青年们口口相传的《那一世》《见与不见》《问佛》《十诫诗》等等 。都不是他写的 。
《那一世》的原作是音乐人何训田老师 。
《见与不见》的原作是当代的汉族女作家扎西拉姆多多(本名谈笑靖) 。
《问佛》的原作 。大概源自网络?
《十诫诗》准确说不全是他写的 。只有前两句是原文 。后面是网友脑洞大开 。
二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甚至连这首被文艺青年们奉为经典的“情诗” 。其实也不完全算是仓央嘉措原创 。
这首诗只有前一句能够找到对应的藏文原文 。而最有名的后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译者曾缄老师根据原文的意境 。自行演绎补充的 。
再次划重点!“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根本就没有对应的原文 。拜托某些知友不要再拿“按你这么说 。所有外国文学的汉译本都是假的”之类的强盗逻辑来反驳了 。我猜你大概是分不清翻译与演绎的区别?
三
玛吉阿米不是仓央嘉措的情人 。
藏语中“玛吉”的意思是“非亲生的” 。“阿米”其实是“阿妈”的音译 。
也就是说 。“玛吉阿米”的含义应该引申为“全天下所有的母亲” 。
四
他的名言“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藏文原文是“ ???????????????????? ? ??????????????????????????? ? ???????????????????? ? ????????????????????? ? ” 。
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娼妓王子”或者“端居于布达拉宫 。我是上师梵音海(仓央嘉措名字的含义) 。浪迹在拉萨妓院 。我是情爱之王” 。
由此可见 。原文不仅不浪漫 。甚至还有点不可描述 。那些天花乱坠的翻译版本显然是美化过度了 。
五
仓央嘉措被文艺青年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 。有相当一部分是他的政敌拉藏汗为了栽赃陷害他而添油加醋杜撰的 。没想到后世不断发酵 。乃至给他扣上了“情僧”的锅 。真相究竟如何 。就不清楚了 。
其他观点:
六世达赖喇嘛的名讳比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更鲜为人知 。人们一提仓央嘉措就会立刻想到他的情诗 。他的情史小编不多赘述 。百度都可以诉君详细 。
只是在此小编要强调一点 。《那一世》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误传希望因此打住 。
其原本 。最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 。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 。而是一张叫做《央金玛》的唱片 。
所以 。它是首歌词 。它的名字叫《信徒》 。
在这张由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的唱片中 。还出现了另一首歌 。名字叫《六世达赖喇嘛情歌》 。
第一次张冠李戴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 。“信徒”这个名字渐渐不被人知晓 。而将其歌词冠以“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题目 。之后 。题目成了作品属性 。就如同《道德经》与《老子》并存一样 。
而那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 。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 。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 。并经过了删改和添加 。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
第二次张冠李戴 。则完全是在第一次文字误会上的有意行为 。这次是一支在青年群体中较有影响的乐队的重新演绎 。它将朱哲琴的两首歌——《信徒》与《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融合在一起 。并加入了另一首真正的诗歌 。形成了一首新作 。叫做《仓央嘉措情歌》 。据说这种大杂烩的拼盘歌词 。也曾经由某位年轻的活佛演唱过 。
于是 。“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 。成为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虽然 。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
相似的 。《见或不见》也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而是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 。
推荐阅读
- 联想最便宜的智能机 联想持续发力价格压到最低
- 迷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人总会有迷茫的时候?
- 搜狗怎么打繁体字 输入法输入繁体中文的方法
- 古代有哪些优美的情诗?
- 什么是软装?
- 华为watch gt2和华为watch gt2e的区别 gt与gt2对比
- 有没有特别唯美的情诗?
- 河南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文件最新 河南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文件最新消息
-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