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什么意思?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是《道德经》第十六章的话 。该章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如下: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
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
努力做到清心寡欲 。一心坚守清静无为 。万物都在生长 。我就看着它们循环往复 。那事物纷纷成长着 。各自又回到自己的根源;回到根源称作静寂 。这就叫再生;再生叫做守常规 。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什么意思?】本章提出了要以清静无为的态度 。把握万物归根复命的常态规律而守常的主张 。这里所引的文字分两层: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提出要清静无为对待万物循环往复 。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总结万物归根复命的常态规律 。
“致虚极 。守静笃”就是极力达到虚无 。一心坚守清静 。“虚”即“空” 。心无所欲为“空”;“静”即清心之静 。是跳出纷乱之静 。“虚空”自然“清静” 。
“致虚极 。守静笃”是一种“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 。就能淡然地看着万物各自纷纷成长生存;就能懂得客观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观”并不是单纯地看 。而是通过看总结经验 。把握规律 。
“夫物芸芸”之“物” 。非特指一物 。乃纷纭之万物;“各复归其根”之“根” 。实乃源头 。乃物之本 。它既是归宿又是源起 。“归根”就是回到生命的本源 。《道德经》把回到生命的本源叫做“静” 。又转了个弯说 。这就叫“复命” 。“归根”“静”“复命”实际都是“死”的替代词 。看到“复命”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回复使命” 。向造物之神报告“我完成了使命” 。其实“复命”等词绝非“死”的简单替代 。因为“复命”既是旧生命的终结 。又是新生命的开始 。“复”是“又”“往复”的意思 。“命”是“生命”之“命” 。即“生出命” 。客观事物循环往复是规律 。是常态 。旧事物的终结是新事物的开始 。“复命曰常”告诉我们 。此“常”恰恰是生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和规律 。很象明朝进士万民英《三命通会》中说的五行寄生十二宫:“(绝)→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 。”
其他观点:
《道德经》第十六章 。“萬物旁作 。居以须復也” 。是指天地间万物广泛兴作 。安坐以静观天地自然的循环往复之道 。
春来生发意盎然
本句 。郭店楚简本作“萬物旁作 。居以须復也” 。马王堆帛书本作“萬物並作 。吾以覌其復也” 。河上公本、傅奕本作“萬物並作 。吾以覌其復” 。王弼本作“萬物並作 。吾以覌復” 。郭店楚简本最古 。且老子为楚国人(陈为楚所灭) 。郭店楚简本理应最接近老子原始祖本原貌 。因此本文从郭店楚简本 。理由如下:
萬:形容种类和数量极多 。萬 。形声字 。甲骨文呈蟲形 。本义是蟲 。后为数次 。指十个一千 。后极言其多 。各不相同 。《说文》:“萬 。蟲也 。”《埤雅》:“蜂 。一名萬 。盖蜂類衆多 。动以万计 。”后引为数名 。《易?乾象》:“万国咸宁 。”《列子?汤问》:“高万仞 。”《汉书?律历志》:“纪于一 。协于十 。长于百 。大于千 。衍于万 。”后喻为极言其多 。极言各不相同 。
夏日繁茂意炎炎
物:事物 。天地之间的事物 。物 。形声字 。从牛 。勿声 。“勿”是一种杂色旗 。表示杂色 。本义指万物 。《说文》:“万物也 。牛为大物 。天地之数起于牵牛 。故从牛 。勿声 。”《玉篇》:“凡生天地之间皆为物也” 。又 。“事也” 。“類也” 。《易?乾》:“品物流形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荀子?正名》:“物也者 。大共名也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此外 。有物母(万物之本源)、物祖(万物之始祖)、物用(物之器用)等皆由此而来 。
旁:广泛地 。旁 。形声字 。从二阙 。方声 。本义是在旁边 。后引申为大 。广 。《说文》:“旁 。溥也 。”《广雅》:“旁 。大也 。广也 。”《释名》:“在边曰旁 。”《玉篇》:“犹侧也 。非一方也 。”《易?乾坤》:“旁通情也 。”《书?太甲上》:“旁求俊彦 。传:旁 。非一方 。”《尔雅?释宫》:“二逹谓之岐旁 。注:岐旁 。岐道旁出 。”
並:一起 。一齐 。同时 。并 。会意字 。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 。本义指并行、并列 。这里指一起、同时 。《说文》:“並 。併也 。从二立 。会意 。今隶作並 。”《仪礼?乡射礼》:“並行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 。揖我谓我儇兮 。”《文心雕龙?附会》:“并驾齐驱 。而一毂统辐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 。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 。并杀两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