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月千年依旧 。读史可以知兴替 。明得失 。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 。要去提炼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北宋是中华历史上非常特殊一个封建王朝 。
之所以称之为特殊 。主要因为宋朝发展态势呈现极端化 。它的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极度繁华 。而军事方面又极端积弱 。
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大批文人墨客相互推动的结果 。宋朝的文史影响力超过前边的“强汉盛唐” 。像宋四家“苏黄米蔡”、欧阳修等人涵盖了书法绘画诗词 。政治文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最为代表 。还有经济上的王安石变法 。
文风盛行下的北宋 。兼具文政是所有历史人物的共同属性 。我们就来说说最为代表的“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 。
王安石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变法 。也是王安石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纵观历史上 。但凡政治上能够留名青史的必定有过人的刚毅性格 。王安石也概莫能外 。
文章插图
王安石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 。从他的诗词当中就能够看到这种刚毅的影子 。
王安石最有格调、格局的诗之一《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就可以看出他不畏艰难、敢于冒险、高瞻远瞩的开拓精神 。格调之高、意志之坚、气场之大体现的淋漓尽致 。
这一点在他后来推行新政的过程中 。尤为明显 。简单说王安石在改革之前 。与司马光、苏轼、欧阳修、黄庭坚都是志同道合的文友 。这种关系仅仅是在文艺上的惺惺相惜 。却不是政治上的通化 。
在政治上 。王安石绝不容许任何人能够干预新政的推广 。这才造成后来“文友”集体与他反目 。
挚友反目
虽然文友集体与他反目 。但反目的原因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文章插图
第一类政治敌手司马光
司马光准确地说 。不像宋四家作为文学家成分纯粹 。他更像是一个政治家 。是王安石新政的对立面 。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就可以看到 。司马光身上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反目 。源于王安石推行新政的过程中 。过于触动了旧贵族阶级的利益 。司马光也在王安石清理的名册当中 。司马光由此暂时告别政治舞台一段时间 。作为政治家离开朝廷、离开政治舞台就跟演员被雪藏一样 。这种切肤之痛使得司马光对王安石彻底失望 。
这就是司马光东三再起以后 。非要制王安石于死地 。王安石新政也在一夜之间付之一炬 。
文章插图
第二类文人道友苏轼、欧阳修
苏轼遭到王安石打击和司马光是一样的 。同样源自新政 。但是苏欧不像司马光那样采取如此强烈的政治反击手段 。毕竟苏轼更多的是文人 。政治音律五音不全 。面对王安石新派的打击 。苏轼更多的是在朝廷的流放过程中选择自我放逐 。寄情山水 。此时苏轼写下众多名篇 。比如: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
苏轼起先是反对新政的 。视新政如洪水猛兽 。后来却极力拥护新政 。反对司马光 。
这与两件事情密不可分 。
一是乌台诗案 。苏轼等28位好友受到牵连 。得到王安石的极力保护才得以洗脱罪名 。
二是正是王安石政治上打压苏轼 。苏轼在流放的过程中 。看到新政在民间取得很大的成效 。受到老百姓的极力爱戴 。苏轼觉得自己之前错怪王安石 。所以在王安石变法失败罢相以后 。又极力站在王安石一边 。
综上来看 。王安石是一个性格刚毅、政治力道过硬的人 。
司马光是旧贵族实力的代表 。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 。
苏轼、欧阳修则是文学家 。政治素养没有前二者高超 。
他们之间的怨恨 。其实很简单: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政治立场问题 。这是不能缓和软化的 。王安石和苏轼、欧阳修是政治无悔问题 。在后来苏轼的态度表现上 。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
其他观点:
谢邀 。绝大多数历史人物的选择 。是基于利益的角度考量 。换句话说 。他们支持 。是因为对他们有利 。他们反对 。是因为对他们有害 。
我们知道 。任何现有环境下 。都会有一群势力庞大的集团 。他们垄断资源、权力、财富 。但是呢?他们必然是危害国家的 。因为利益集团是国家这个躯干的蛀虫 。腐蚀机体 。只有把蛀虫清理了 。才能健康 。
推荐阅读
- 麻烦大家推荐几个学普通话的电影或电视剧?
- ultraedit使用教程 ultraedit使用手册
- 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是不是祸国奸臣,他们是不是应该为北宋积贫积弱负全部责任?
- 抖音涨粉的文案有哪些 最优质的抖音文案吸引涨粉
- 怎么度过没山东队比赛的日子?
- 请问您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的内涵的?
- 心里憋屈想哭的句子大全 心里憋屈想哭的朋友圈
- 为什么要基金定投?
- 为什么王安石文学成就不如苏东坡,观做的比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