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首《绝句》写于公元756年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 。杜甫从避难的梓州回到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看着草堂外春色盎然 。写下了这首诗: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看得到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来的船 。
这首诗对仗精工 。着色艳丽 。动静结合 。简直就是一幅咫尺天涯好山水 。这四句 。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小画 。前两句展示着蓬勃的生机 。新春的绿意;后两句则暗含了感伤的失落和渺茫的希冀 。
题主问何不把“两个”改为“两岸” 。改成两岸会怎么样?我说不能改 。相信所有网友都不会同意改;这倒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不能改;改了会怎样 。
文章插图
大家知道 。杜甫以律诗见长 。白居易说他的诗“贯穿古今 。镂格律 。尽工尽善” 。“两个”对“一行” 。以少对多 。有差距 。更能突出“两个” 。两个 。也可能是虚指 。但他用了“两个”可能还有“成双成对”的意思在里面 。有喜庆之意;初春景美 。逃难归家 。心里是高兴的 。两个黄鹂的叫声是清脆的欢快的 。让人愉悦的;而两岸的黄鹂不知有多少 。可能你也听不到它们的叫声 。即使听到了 。也会是嘈杂的 。倒令人心烦 。“两个”可数 。“两岸”不可数 。“两个”以少胜多 。
二、整首诗虚实结合 。改了会打乱结构
【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何不改为“两岸”?两岸是无穷数,这么改怎么样?】“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由近及远 。自下而上 。一横一纵 。近处是两个黄鹂在翠柳上鸣叫 。自由自在;眼风所至 。目之所及;远处是蓝天之上 。一行白鹭飞翔 。奋发向上;要仰望 。要远观 。而下两句则是由远到近 。隔着窗远远看到西岭上的雪 。打开门 。门口就停着东吴来的船 。整首诗是随着视线的游移完成了景物的转换 。可谓自然而然 。不显突兀 。如果是“两岸” 。那第一句和第二句就成了由远到远 。打乱了整体的结构 。
文章插图
说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小画 。也可以说这四幅小画是一个大空间里的四个点 。就象电影里的长短镜头 。根据取景的需要 。焦距拉长缩短 。由近拉远 。再从远拉近 。映入眼帘的 。尽是美图!
美则美矣 。透过美景 。杜甫的心里还是有着无奈和感伤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 。他多年郁郁不得志 。恰似那经年不消的西岭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孙权自古以来被谓之明主 。然而“泊”、“万里” 。又暗示了其难度;停泊 。总有走的时候;万里之遥 。也终有到达的一天吧?这里又隐隐含着对当权者的希望 。前两句有多美好 。后两句有多凄凉 。当然 。这凄凉也带着美感 。带着诗意;只是身后简陋的草堂妻儿面上的菜色泄露了杜甫心里千年雪一样的忧伤 。
所以 。诗的前两句是和后两句形成对比的 。两个黄鹂有多欢快喜气 。一行白鹭怎样振翅高飞 。都是对后句的反衬 。你改成“两岸” 。就算你看得到两岸柳树的绿 。你能看得到树荫里的黄鹂雀跃着鸣叫吗?作者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句都是有原因有作用的 。其意义不只在诗里 。更在诗外 。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两个”不能改成“两岸” 。你要是改了 。那不是改诗 。是毁诗;大家不同意 。杜甫更不同意 。要是想写诗 。自己好好努力;别想着改别人尤其是名家的名篇 。大家说是不是?
(图片来自网络 。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我认为不怎么样!无穷数要看用在何处?\"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是千古佳作 。不是说改就改的 。下面先说“两个” 。
1 。两个;既是数量 。又代表个性 。这是作者所见所闻 。他看到两个黄鹂在翠柳上鸣叫 。又看到一行白鹭上天飞翔 。两个若改成两岸?和下句的一行也变多数了 。便体现不出两个的个性了 。那么是无穷数 。这个无穷数不可能同时鸣叫 。这不是合唱团 。有指挥的一起鸣叫 。所以 。这不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 。更不符合逻辑 。下面再说;
推荐阅读
- 名片加盟怎么样 智能交换名片软件的意义是什么
- 朱缨花怎么养 朱缨花养了一个多月了不发芽
- 有哪些好看的青春小说推荐 好看的青春类小说甜文
- 什么叫做隔水加热的原理 什么叫做隔水加热
- 鳑鲏鱼什么季节最好钓 鲮鱼什么季节最好钓
- 描写冬天的古典美妙诗句有哪些?
- 塑料桶能储存大米吗 塑料桶能储存大米吗
- 姜枣膏的正确比例 姜枣膏的正确比例是多少
- “啥是佩奇”一夜爆红,连王思聪、韩寒都点赞!一年吸金70亿,为何如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