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面为什么这么贵 为什么日本拉面这么受欢迎( 二 )


当年小编就和一位学心理学的大学好友讨论《鬼吹灯》为何这么受欢迎,这位朋友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可能与“子宫崇拜”的原始欲望有关 。
他说,小说中的“盗墓”总是发生在一个幽闭的半圆形空间(“墓室”),总有一个幽暗神秘的孔道通向这个空间(“盗洞”、“墓道”、“山洞”等等),那里是诱惑人的恐怖之所 。这“子宫崇拜”的经典造型,象征了人们逃离世界、返回安全的母体的原始欲望 。
精神分析的理论用在这里,近乎玄学 , 只是可备一说 , 还是要从娱乐文化常识出发,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观点 。
2、《鬼吹灯》作品本身有无可置疑的高品质 。首先 , 《鬼吹灯》算是“行业小说”,字里行间带着浓浓的专业范儿 。作者在盗墓考古方面专业知识之丰富 , 让人叹为观止 。真假混杂,作者虚构了一个盗墓的传统和一套行业仪式 。
比如盗墓四大派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传承;比如盗墓者盗墓时要遵守哪些规则、有哪些禁忌等 。作者生造了一套关于盗墓的行业术语 , 比如“寻龙点穴”“摸金符”“黑驴蹄子”“粽子”“明器” 。
一个人就开创了一个虚拟世界 , 这是何等的本事?可以对比“武侠”世界的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武侠”世界 , 是在晚清、民国、港台几代大师的笔下逐渐完善起来的,逐渐累积出“江湖”“门派”“轻功”“内功”这些行业知识 。
而“天下霸唱”一个人就把“盗墓”世界的行业知识发明出来了 。所以说,这是何等的本事!这么庞杂的知识积累,显然不是一般年轻人能具备的 。
所以作者天下霸唱的年龄曝光之后 , 有不少质疑认为天下霸唱背后必有高人代笔,这本书完全不像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 。随着天下霸唱不断创作,“代笔”谣言才逐渐减少,但至今该谣言仍有不少人相信 。
其次,《鬼吹灯》完美融合多种类型文学于一身:恐怖、悬疑、推理、探险 。在无论哪种类型上,《鬼吹灯》都做到了“顶配” 。
比如作为恐怖小说,虽然作者对多数“超自然”事件都给出了科学模式的解释,但是仍让人毛骨悚然,这归功于作者营造氛围的出色能力;
作为推理小说,它比多数侦探小说还精彩,根据古墓遗留的蛛丝马迹,推断出墓主人生前的的想法 , 从而逃出生天;
作为探险小说,作者在人文地理民俗方面的庞大知识储备,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原谅小编再次使用这个词) 。从险象环生的昆仑雪山到内蒙古深山老林,从风沙肆虐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山水诡异的云南边疆 , 作者不仅对自然环境熟悉,对人文、方言、民俗这些东西也是了如指掌 。
《鬼吹灯》证明了 , 大众文化精品绝不低幼 , 更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创作 , 没有远超常人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绝对写不出来 。
3、一开始,小编也觉得《鬼吹灯》走红和政治、道德、社会方面扯不上多少关系 。它是纯粹的娱乐,完全是高品质的内容本身奠定了它的地位 。
后来系统地学习了大众文化理论之后,才明白大众文化总是和文化接受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于是某个大众文化作品走红也总是和道德、社会问题难解难分 。这样才能说得通,为何在真实社会生活中讨厌盗墓贼的大多数人会喜欢乃至迷恋虚构作品中的盗墓贼 。这是因为主角们在某些方面暗合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期许 。
因此 , 仅从作品自身的高品质恐怕还不足以解释《鬼吹灯》大受欢迎,那么,《鬼吹灯》里的盗墓贼们究竟是怎样让我们“暗爽”的呢?
《鬼吹灯》通过渲染墓主人的残暴,来使“盗墓”这种负面行为“合理化”的 。《鬼吹灯》一直在凸显盗墓的对象是“封建王朝的剥削阶级”(小说中的原话) 。
书中几乎所有墓主人都属于古代的统治阶级 , 他们通过剥削、压迫、残害奴隶,让自身死后保有奢华墓室和陪葬品,这些统治阶级普遍具有残暴、贪婪的特征,比“革命”文学中的黄世仁、南霸天这样的角色还恶毒无数倍 。
比如作者多次写到精绝女王“生前的生活很奢侈”,对奴隶进行极残酷的处罚,“驱使着周边小国的十万奴隶”做工程浩大的“地下王宫和陵墓” 。
再比如云南献王墓的献王更是残暴到离谱,制作活人蛹,还把百千个怀孕妇女制成“死漂”(为了收集她们的怨气来护卫陵墓) 。这些统治阶级生前残暴,死后贪婪,残害无数生灵,耗费巨大资金,制作各种邪法,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死后随葬财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