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喜欢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是什么心理?


在社会心理学中 。个体在评价自己的幸福程度时 。常常拿自己的现有情形与周围相关的人(如同学、邻居、朋友等)进行对比 。这是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心理过程 。
心理学研究者Sweeney和McFarlin在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感受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绝对收入水平 。而是他和别人比较的相对收入水平 。个体的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能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上述研究结论得到了研究者Mentzakisa和Morob的研究结果支持 。
Solnick和Hemenway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询问被试针对以下两种社会环境 。更愿意在哪种社会环境中生活:A和B是金钱的购买力完全相同的两个社会 。在A中 。你的年收入是5万美元 。其他人的收入是2.5万美元;在B中 。你的年收入是10万美元 。其他人的收入是20万美元 。研究结果显示 。有超过一半的被试更愿意选择在A社会环境中生活 。这个结果表明 。人们为了拥有较高的相对收入 。宁愿舍弃追求更高的绝对收入 。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了Carlsson和Qin的研究结果支持 。
【总喜欢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是什么心理?】关于为什么一半的被试更愿意选择在A社会环境中生活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比较收入或参照收入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强烈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 。作为参照或比较对象的收入越高 。个体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就越低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相对收入和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嫉妒效应\"或“地位效应\" 。绝对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积极关系被相对收入的这种消极效应所削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