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村有一种风俗,出殡必须摔瓦盆。如果没有儿子,这瓦盆是该侄子,还是女婿摔?为什么?( 三 )


所以你看 。中国古代社会是“家国同构”的 。国君 。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也是全天下老百姓的大家长 。所以 。皇帝称老百姓为“子民” 。
儒家推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更是巩固了宗法社会的“家国同构”观念 。宗法家族与官僚政治 。用得是同样一套儒家意识形态:皇家有宗庙 。民间宗族则有祠堂 。有家谱 。你尊你的祖先 。就是尊国君 。为啥忠孝不能两全?因为 。你对父母好是孝 。但国君是天下人的父 。对国君好就是最大的孝 。
在民间 。家族领袖就是政治领袖 。族长就相当于村长 。调解纠纷 。解决问题靠的不是帝国制定的法律 。而是家族伦理 。“齐家”与“治国”是一脉相承的 。

有些农村有一种风俗,出殡必须摔瓦盆。如果没有儿子,这瓦盆是该侄子,还是女婿摔?为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你是你们家族的族长 。则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的方式 。来感化身边的亲人 。然后 。你身边的亲人 。就会再去感化他们身边的亲人 。道德像水中的涟漪一样 。慢慢地向四周扩散 。直到抵达世界的边缘 。这就完成了天下大治 。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逻辑 。
《礼记》中还有一句:
“立权度量 。考文章 。改正朔 。易服色 。殊徽号 。异器械 。别衣服 。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 。尊尊也 。长长也 。男女有别 。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
确立度量的标准 。制礼作乐 。改变历法 。改变服色 。改变徽号 。改换器械 。改变衣服 。以上这些事情 。都是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让百姓也跟着改变的 。但是 。也有些不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随意改变的 。那就是同族相亲 。尊祖敬宗 。幼而敬长 。男女有别 。这四条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 。
“同族相亲 。尊祖敬宗 。幼而敬长 。男女有别”这四条 。是最底层的宗族秩序 。在宗族社会中 。族长是族中权威 。家长是家里的权威 。宗族利益大于家庭利益 。而“男女有别” 。意味着 。在宗法社会中 。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
“男女有别”是一种对女人的约束 。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 。女人从出生时起 。家里和社会环境就一以贯之的重男轻女 。使这些女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角色 。
比如 。结婚对于一个女人的意义在于 。她将从原生家庭中脱离 。去到一个新的家庭中 。从此 。她的人生任务 。就是为婆家传宗接代 。生儿育女 。这就是所谓的“嫁出去的闺女 。泼出去的水” 。自然 。在她死后 。也将被安葬在另一个家族的祖坟中 。
因此 。在传统的宗法社会 。一个家庭的所有财产 。只有男性子嗣有继承权 。没有女儿的份 。凡是敢和弟弟争遗产的 。都是不安分的女人 。没搞清自己的位置 。要受千夫所指 。万人唾骂 。即使这个家里没有男丁了 。家产也轮不到女儿来继承 。而是收归为族产 。自然 。族中的同门也会出力 。为其举办丧礼 。
到这里 。你肯定明白了吧 。为啥乡土社会的旧习俗中 。一个无子的死者 。在其出殡时 。为其摔瓦盆儿的人应该是其侄子 。不能是女婿?那是因为 。侄子是死者的本族同门 。而女儿随与死者有血亲 。但已经是外族人了 。不能让一个外族人来打幡、摔瓦盆 。不仅涉及到保护本族的财产 。更是保卫家族的尊严(欺我族中无人乎?) 。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 。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 。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