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教育家 。他有着辉煌的功绩和杰出的学说“文事武备” 。成为“儒学”派一流人物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 。
王阳明“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是王阳明的学术宗旨 。是他一生的思想精华总结 。高度思想的概括 。
文章插图
“四句教”也是每个学者求良知的过程 。良知者行动的方式方法 。不管是什么朝代 。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鉴于当今社会 。就是提倡分清善恶 。扬善惩恶 。做有道德 。懂伦理道德之人 。
“四句教”是王阳明在其教学中提出来的 。“四句教”中的心 。意 。知 。物就是围绕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展示出来的 。进一步升华了“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的内函 。对现在的社会进行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文章插图
一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人从出生到成人为一个物体 。心也是在物体本身 。是没有善意和恶意 。善恶之意应重在后天是否有良知教育 。良知教育才是从善的可靠保障 。
二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善恶是人的意愿 。是人的思想意境 。是后天通过转化形成的 。也是人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三观 。也就意味着社会上的良知 。培养教育很重要 。
三 。知善知恶是良知
人在社会上应该知道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可以做 。有良知之人善意可做 。恶意不能做 。这就是有良知良心之人 。站在伦理道德立场上 。论没有良知之人 。就是指没有良心之人 。
四 。为善去恶是格物
每个人在社会上是否做了善恶之事 。看做出事来结果的本质好与坏 。有利或无利 。就知道是从善之人 。还是从恶之人 。知善知恶就是人分辨是非思想明确 。为善去恶才是确立良知良心的目的并表现出来 。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便知从善就是现实社会上有伦理道德 。遵纪守法正能量之人 。从恶就是现实社会上无视伦理道德观念 。纪律法规观念淡薄之人 。当今社会有些人追求金钱利益至上 。目无道德法规 。最终沦落为从恶之人 。是没有好的下场!
更使人深知 。人成长为良知之 。为善去恶之 。学校教育重要 。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应从小养成不自私行为 。传统的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乃不教 。性乃千” 。很有家庭教养道理 。应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总之 。王阳明“四句教” 。虽然是明朝时期的做人之教 。但与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相吻合 。应该大力提倡“四句教” 。对推动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四句话可说是王阳明对自己学说的一种概括 。王阳明的书我读的不多 。对他的思想也了解不深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仅就这四句话解读一下 。至于符不符合王老先生的愿意我就不知道了 。
先看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先解释一下心是什么 。王阳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同寂 。你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 。这么一看 。王阳明是个纯粹的唯心主义 。
但我要说明的一个要点是 。这个心并非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心思”、“心理”、或者“意识” 。真要研究心学 。这些东西是要超脱的 。这个心在这里指的是人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功能 。统称为心 。姑且把认知的功能称为“能” 。所感知的心理活动生理活动和所感知的物质世界 。统称为“所” 。有能知没有所知不起作用 。有所知没有能知也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你看花时能看的功能和所看的花同时存在才会看到花 。有一个条件不具备 。这个花是看不到的 。所以不要把唯心主义看得那么简单 。绝对的唯心包含色法 。物质世界包括在内的 。发生作用时是不可分割的 。能知和所知的功能统称为心 。在没有发生作用时 。归体了 。就寂灭了 。这个时候什么善恶观念是没有的 。所以说“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人批判唯心主义说意识决定物质 。真是不知所云 。也没有真正了解唯心主义 。
推荐阅读
- 到底是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还是现在的冬天冷?
- 包包链条掉色怎么补救 包包链条褪色了怎么变新
- 六七十年代家里有20000块钱,算什么家庭?
- 小孩子现在学习的国学到底是什么?如果学校教授三从四德,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 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穿过手工做的布鞋吗?还记得是谁做的吗?
- 属虎的人性格怎么样?
- 好看的校园言情小说甜文 高质量甜宠文青春校园
- 最长河流世界排名 世界最长的河流排行榜
- 对于“百善孝为先”,你是怎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