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 季札赠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 季札赠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章插图
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 季札赠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章插图
原文季札①之初使 。北过②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 。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③ 。未献 。还至徐 。徐君已死 。于是乃解其宝剑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
从者曰:“徐君已死 。尚④谁予⑤乎?”
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 。岂以死倍⑥吾心哉!”
注释季札:春秋时期吴国贵族 。过:拜访 。探望 。上国: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 。尚:还 。仍然 。予:赠予 。给予 。倍:同“背” 。背叛 。违背 。
译文季札刚出使时 。向北路过徐国 。前去拜访徐国的国君 。徐国的国君非常喜欢季札佩戴的宝剑 。但是没有敢说出来 。季札心里知道徐国国君的意思 。因还要出使到中原各国 。所以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 。季札出使回来后经过徐国 。徐国国君已经死了 。季札于是就解下宝剑 。挂在徐国国君坟墓前的树上 。然后离去 。
季札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 。还要把宝剑送给谁呢?”
季札说:“不是这样的 。当初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把宝剑送给他了 。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文言知识说“予”:“予”的本义是“给予” 。读yǔ 。如上文中的“徐君已死 。尚谁予乎?”
“予”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赞许 。称誉” 。读yǔ 。如《管子·宙合》:“主盛处贤 。而自予雄也 。”又如 。“嘉予”的意思是“赞许” 。指“我” 。作代词 。读yú 。如《爱莲说》:“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又如 。《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人物故事季札挂剑 。是著名的历史典故 。也最能表达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 。
这则典故在《史记》、《新序》中均有记录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多次在作品中提到此事 。
“诗仙”李白在《陈情赠友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归来挂坟松 。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 。壮士激青衿 。”
季札 。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 。因为封于延陵(大约在今常州一带) 。又称延陵季子 。
季札品德高尚 。富于才学 。却对权位淡漠 。他一生多次出使于各国 。在列国之中声名鹊起 。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贤 。
后人将季札称为“南方第一圣人” 。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 。只是季札没有带学生 。也没有成立自己的学说 。因此并不是那么有名 。
季札三让王位
吴王寿梦共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由于季札最为贤明 。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 。季札的兄长也争相拥戴他即位 。但是季札不肯接受 。坚持把王位让给大哥诸樊 。这是季札第一次辞让王位 。
大哥诸樊等到父王丧期过后 。又准备将国君之位让给季札 。但是季札还是坚持不肯接受 。这是季札第二次辞让王位 。
大哥诸樊继承了王位 。但是他仍然想着季札 。他在临死前将王位传给了二弟余祭 。希望沿用这种兄传弟的方式 。最终让季札担任吴王 。就这样余祭、余昧先后继承了王位 。
后来余昧身患重病 。临终之前 。他说什么也要季札接替王位 。季札被逼得没有办法 。结果直接逃走了 。跑到山水之间隐居了起来 。这是季札第三次辞让王位 。
由于国不可一日无君 。最终余昧的儿子僚继承了王位 。
这就是季札让国的典故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启发与借鉴季札的允诺只是生发于内心之中 。旁人根本无从知晓 。但他并不因为徐君的过世 。而违背自己的承诺 。在季札看来 。千金难买的宝剑与信义相较起来 。简直微不足道 。这种“信”到极致的行为 。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 。
【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 季札赠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反观当下 。别说承诺 。连白纸黑字都想抵赖的人 。大有人在 。古人云:“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诚是为人之本 。信乃立身之道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 。做人诚信与否 。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体现 。更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条件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