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农村俗语:“闰四月 。两头春 。老农民 。卖儿孙”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总结:润四月的年份被古人认为不吉利 。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有自然灾害 。疾病等 。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不得不买子孙了 。当然这句俗语有片面性 。现在生产力发达 。人们的日子也富裕了 。再也不会有人买儿孙了 。
其他观点:
“闰月”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基本上 。每2年或者3年 。就会出现一次“闰月”的情况 。这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四季脱节 。“闰月”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然而 。“闰四月”却很特殊 。对于农村的农民来说 。他们认为如果哪一年“闰四月” 。那么 。那年的年景肯定会不好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 。“闰四月 。两头春 。老农民 。卖儿孙” 。其意为何?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今年就是闰四月 。意味着今年有两个四月 。而更特殊的是 。不仅有两个四月 。还有两个立春 。一个立春是在正月十一 。另一个立春是在腊月二十二 。这就是所说的“两头春” 。一个在年初 。一个在年尾 。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因为四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也是农民播种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 。可见春天对于农民来说何等重要 。但是 。如果一年有两个立春 。一个在年初 。一个在年尾 。那么 。势必会打乱农民的播种时期 。并且 。也会延长暖冬的时间 。出现“倒春寒”的次数也会增多 。显然 。这不利于庄稼的成长 。进而 。也会影响收成 。
比如 。今年全国很多地方在四五月份 。还下起了冰雹 。出现“倒春寒”的次数就比较多 。就连到了5月份 。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还出现了一次大面积降温 。在农村 。五一时 。应该收割菜籽和小麦了 。可还面临着“倒春寒”的情况 。而今年小麦的收成 。很多地方也普遍有所减产 。所以 。农民会认为“闰四月 。两头春”就是个不好的现象 。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由于“闰四月 。两头春” 。可能会导致庄稼收成不好 。而在以前 。一家里面小孩子又比较多 。孩子处在长身体阶段 。全靠着这点粮食过活 。显然是不够的 。家里养不起 。没有办法 。那么 。只有减少消耗 。所以才有“老农民 。卖儿孙”一说 。来度过荒年 。不过 。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表达 。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谁又会舍得卖掉呢?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闰四月 。两头春 。老农民 。卖儿孙” 。这是以前老百姓的一种生活写照 。在以前可能还是有些道理的 。毕竟 。以前都是“靠天吃饭”的年代 。现在 。不一样了 。即便遇到年景不好 。每家每户 。也多少会有存粮 。不至于达到“卖儿孙”的地步 。不过 。即便是现在 。还是要做到安不忘危 。兴不忘忧 。
其他观点:
闰月 。是亚州地区 。尤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农历每两到三年会增加一个月 。这个月就是闰月 。
今年2020年增加的是闰四月 。第一个农历四月对应的是公历时间4月23日至5月22日 。第二个农历四月对应的是公历时间5月23日至6月20日 。今日公历6月6日 。正处于闰四月中 。
因为闰月的出现 。当年往往会出现“双春”现象:一个年头“立春” 。一个年尾“立春” 。今年2020庚子年正好就是个“双春年” 。一个在年初的2月4日 。是农历正月十一;一个在年尾 。是腊月廿二 。
对于这样的年份 。民间流传有这么一句俗语“闰四月 。两头春 。老农民 。卖儿孙” 。
农村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究竟何意?

文章插图
以往农业生产水平低 。老百姓种粮几乎是看天吃饭 。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合适 。那就能多收点粮 。得个温饱 。但若是气候反常 。老百姓就束手无策了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欠收 。一家人等着挨饿受冻 。
春季正是冬季作物返青 。当季作物抽苗生长的时期 。而闰四月的年份 。意味着春季延长 。这样的年份 。冬季比较温暖 。而春季又容易出现倒春寒 。这种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 。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天气 。对农作物的危害是致命的:返青、拔节的冬小麦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刚刚播种的棉花、水稻会出现烂种或死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