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的意思古诗 夜书所见的诗句全部意思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 。静夜感秋所作 。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 。百卉衰残 。江上秋风瑟瑟寒 。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
节候迁移 。景物变换 。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 。静夜感秋 。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
这首诗 。写秋夜所见之景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一句写梧叶 。“送寒声” 。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 。旅人的敏锐感觉 。
草木凋零 。百卉衰残 。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 。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 。表现秋的萧索 。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 。萧条梧叶秋 。”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 。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 。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 。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 。静中显动 。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 。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 。既点明秋风的起处 。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 。而人客居他乡未归 。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 。都用得十分传神 。前者写“惊”秋之意 。。后者抒“悲”秋之情 。
阵阵秋风 。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 。在洛阳做官 。见秋风起 。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 。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 。牵动了旅中情思 。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 。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 。情景凑泊 。自然贴切 。弥见羁愁之深 。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 。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 。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 。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
这两句 。从庭内移到户外 。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 。按意思顺序 。应该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繁 。难以入睡 。转身步出户外 。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 。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
“秋夜促织鸣 。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 。那茫茫的夜色中 。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 。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 。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 。形成鲜明的对比 。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 。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 。呼灯灌穴 。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 。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 。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 。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 。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 。与“江上”句相关联 。收束全篇 。尤觉秋思洋溢 。引人遐想 。
【夜书所见的意思古诗 夜书所见的诗句全部意思】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 。儿童夜捉促织 。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 。次写听此声之感慨 。末两句点题 。写户外所见 。这首诗语言流畅 。层次分明 。中间转折 。句似断而意脉贯穿 。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 。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 。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最后以景结情 。词淡意远 。耐人咀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