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

汪文斌
6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采访人员会 。有采访人员提问,有报道称,美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发言人能否提供更多信息?
“关于你提到的有关访问,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汪文斌回应 。
相关新闻
补壹刀:美媒爆出大消息 , 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
布林肯要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
多家美国媒体曝出的这个大消息,在今天的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 。但人们的心情与今年1月份得知布林肯要访华时已经有了迥然不同 。那时候 , 还抱着希望和期待,但现在就要复杂得多了 。
2月份美国在临行前因“气球事件”单方面推迟布林肯访华,让中美关系从低谷又跌入新的低谷 。后面,中国人更不信任美国了 。
今天,我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比较平淡或者说冷淡:“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 这短短一句话背后,其实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
01
彭博社6日最先爆出布林肯将要前往北京 。
但报道中明显带有美国主流媒体与华盛顿相互配合对外“放风”的熟悉味道 。
信源,“匿名消息人士”;具体访问时间 , “尚不确定”,只说模模糊糊的“未来几周” 。迅速跟进的CNN等美媒,声称采访了更多美国官员和“知情人士”,但也没能提供更多细节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

文章插图
报道截图
既然消息出自“官方” , 那就去向官方求证吧 。
但美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在采访人员会上三缄其口,表示没有布林肯要宣布的行程 。白宫国安委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6日也称“不想提前谈论此事” 。俩人都搬出这段时间以来美方的一贯表态:
将在条件允许时“重新安排对中国的访问”;“你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谈论未来的访问”……
一个“将”字很有猫腻,一位微博网友这样评论美媒的报道 。
德国之声网站在综合梳理主要美媒和路透社等其他一些国际媒体报道后猜测,布林肯访华的具体时间可能确实还没最后确定下来 , 现在讨论“仍处于私下商议阶段” 。
这个时候借由美国主流媒体密集放风,显然是想推动布林肯访华事宜取得进展 。
但这种惯用操作能起多大作用?难说 。
7日下午,我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采访人员会上回答了有关布林肯访华的提问,就一句话:“关于你提到的问题 , 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
汪文斌
啥意思?就是根本不理你这个话茬,一下就让美媒那些卖力炒作有种漏气的感觉 。
它们这时候该去反思一下 , 为什么美国最高外交官员会落入当下这种尴尬境遇 。
以彭博社为首 , 主要美媒在报道中大多只提到今年2月布林肯因“气球事件”推迟原定访华行程 。但它们绝口不提美方至今没有拿出那是“中国间谍工具”的证据,也没坦承美方应为对华关系骤然变冷承担主要责任 。
换句话说,美国务卿是陷在美方自导自演的一场失败政治戏码当中 。随后几个月来,美方不止一次表态希望尽快安排布林肯实现访华 , 但依然肉眼可见的缺乏诚意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结果可想而知,一次次的自讨无趣 。
路透社6日的一篇报道中说,美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本周访问中国,被视为朝向布林肯可能的中国之行的“一步” 。
康达是2月“气球风波”以来公开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在转载相关报道时梳理,并称他去年12月就曾来过中国,当时是“为布林肯访华铺路” 。
那这次来呢?字里行间明显带着一丝暗示 。
联合早报采访人员相当细致 , 还特意去看了一下我外交部网站关于康达一行与中方官员会谈的新闻稿,发现随稿发布的两张现场照片,“与会者均面带笑容,展现出轻松友好的氛围”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

文章插图
中美外交官北京在会谈
这与路透社报道中“双方展现乐观基调”的判断类似 。
但这是否会成为美国务卿对华访问成行的转折性节点?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坦陈,这还要看美国在事情敲定之前释放多大诚意 。中方从不拒绝沟通对话,但始终坚持这种沟通对话需要起到管控和改善两国关系的切实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