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僧人志南和尚 。记述的是在一场微风细雨的春天里 。诗人拄杖郊游的事 。写了春风的温暖 。表达的当然是对大自然的喜爱 。
要说妙呢 。就妙在他对春的描写与众不同 。当然 。不止于此 。我们慢慢说来 。先看全诗:
文章插图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文章插图
第一妙
整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 。说诗人驾着一叶小舟 。停泊到一颗古树的树荫下 。他把船系在树上 。拄着拐杖等上了岸 。走过桥东 。欣赏着无边的春色 。
第一个妙处:本来是自己年老体衰 。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但他偏说是拐杖扶着自己“杖藜扶我” 。这就把拐杖拟人化了 。它不再是一个工具 。而是诗人的游伴 。并且是值得信赖的游伴 。有了这位老友相伴 。诗人才得以驾舟出游 。
文章插图
第二妙
这里还有一处也很妙 。那就是“桥东” 。为什么一定是桥东呢 。桥南、桥西、桥北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桥东跟桥其他方向风景有很大差异吗?一个小破桥而已 。能有什么差异!
其实啊 。在古代特别是诗词里 。“东”经常就是“春”的同义词 。比如我们常在诗词中看到东风 。实际上就是春风 。因为只有春风是从东面吹来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借东风是在秋冬季节 。他却借来了东风 。所以周瑜才会认为他会妖术 。要杀他 。
既然是春游 。那么肯定只能是“桥东” 。换做西南北 。情趣就完全不同了 。
文章插图
第三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谁的诗?妙在何处?】这两句写景 。眼前有杏花盛开 。有杨柳依依 。有细雨绵绵 。但是他又不直接写眼前所见 。而是写身体所感 。把重点放在了“浴湿”和“不寒”上 。
浴湿 。是细雨绵绵 。若有若无 。滴落在杏花上 。更添几分娇艳;不寒:是春风拂面 。暖暖的 。吹动着柳条轻轻扬起 。更添几分春色 。轻巧的两个词 。就把缤纷的春色渲染得十分生动 。
你想想 。如果春雨是大雨倾盆 。如果春风是冷冽透骨 。谁还有心思拄仗郊游呢?
文章插图
第四妙
这首诗最妙之处 。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
历来诗人在写春天的时候啊 。要么写得非常“大” 。比如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如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份大 。是包罗整个春天;
要么写得非常“小” 。比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比如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个小 。是春天的一角 。
文章插图
但志南这首诗 。既有大“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又有小“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他把两种不一样的春天结合起来了 。从大处感受春天 。再从小处品味春天 。
这样的春游 。才真正对得起大自然赋予世间的所有美好!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宋初诗人.僧志安(宋诗纪事作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中的诗句 。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小船;我拄着拐杖 。迎着春风 。走过小桥 。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蒙蒙细雨中 。感觉不到衣衫的湿寒;杏花在雨中 。显得更加清纯艳丽 。那拂动杨柳的微风 。轻拂着我的面颊 。感到无比的舒爽惬意 。
诗句中的“欲湿”和“不寒” 。表达了作者完全陶醉在醉人的风景中 。感觉不到衣服湿和面颊的寒 。也暗含着雨的细小和春风的和煦 。其意境深远 。妙手天成 。
诗句中“杏花雨”和“杨柳风”更是妙笔生花 。雨似乎专为杏花而下 。风好似专为杨柳而吹 。也暗喻雨的细 。风的微 。原来这雨、这风是“杏花”和“杨柳”的陪衬 。作者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这迷人的春景里 。
推荐阅读
- 毛衣洗大了怎么缩回去 毛衣肥大怎么让它缩水
- 日式美甲的做法步骤图片 日式美甲的做法步骤
- 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疫情才能结束?
- 洗沐浴露能不能当洗手液 洗沐浴露能不能当洗手液使用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有哪些?
- 大米过了保质期还能吃吗 未开封的大米过了保质期还能吃吗
- 开什么店好赚钱投资小 推荐7个赚钱快投资小的实体店项目
- 鼻子油化妆的正确步骤是 鼻子油化妆的正确步骤
- 围巾的长度一般多长 围巾的长度一般多长合适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