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三国时期的战略意义真有那么大吗?孙吴为何五征合肥呢?( 四 )


而孙吴军队又以水师、水战见长 。以致被曹魏方面统称为“水贼” 。即使步兵陆战 。也经常依托船队 。所谓“上岸击贼 。洗足入船”,所以北伐的路线往往要选择水道了 。
在上述三条水道中 。合肥方向的濡须水——施水、肥水航线为吴国北伐道路之首选 。运用的次数最多 。投入的军队数量与作战规模最大 。统帅多为亲征的国君或权臣 。可见其备受东吴军事指挥集团的重视 。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
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中渎水道及其经过的湖泊通常较浅 。受季节和雨量的影响 。时有干涸淤塞 。不能保证船队常年通航 。
如黄初六年(225)魏文帝曹丕领舟师经广陵征吴 。蒋济便上表称“水道难通 。又上《三州论》以讽帝 。帝不从”;结果返途至精湖时搁浅,“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 。建安十六年 。曹操对江北地区实行移民后 。中渎水道附近人烟稀少 。给养难觅 。加上船只航行的困难 。因此不是吴军北伐的理想途径 。曹魏也深知这一点 。故对徐州地区的防务并不重视 。部署的守军很少 。

合肥在三国时期的战略意义真有那么大吗?孙吴为何五征合肥呢?

文章插图
第二 。汉水一路 。船只溯流抵达襄樊后 。由于水道折而向西 。无法北进中原 。
吴国军队即使占领了重镇襄阳 。还需要弃船陆行 。打通豫西丘陵或方城隘口 。才能进入华北大平原 。在地形不利的条件下连续作战 。又无法发挥水军的优势 。这对吴国来说 。阻力和难度是很大的 。
第三 。合肥所在的这条水陆通道是当时南北交通最重要的干线 。由于巢肥运河的开凿 。肥水与濡须水将长江与淮河沟通起来 。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数次南征 。都曾利用水路 。船队由河北的邺城出发 。经白沟入黄河 。进阴沟水、蒗荡渠、涡水入淮 。再浮肥水 。过寿春、合肥 。越巢湖 。入潏须水而达长江 。若非孙吴设置的坞垒障碍 。沿途可以畅行无阻 。吴国水师如能由这条航道入淮 。那么 。沿淮上下具有多条通往北方的水路 。如东有涡、泗 。西有颍、汝等等 。可供进兵选择 。在水道的通达性方面 。这条行军路线显然要更为有利得多;因此 。它被当做吴军攻魏的首选战略方向 。其主力北伐多经此途 。
合肥所在的地理位置 。正好处于这条水陆交通干线的要冲 。
首先 。合肥位于巢肥运河的修建之处 。即施水与肥水的连接地段 。其次 。就地形而言 。合肥西边则是大别山脉东端的隆起地带——皖西山地 。主峰天柱山、白马尖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合肥坐落在这一狭窄通道上 。因而成为道路要冲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里就是南北商旅往来的萃居之所 。从而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贸易都市 。如《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所称:“合肥受南北潮 。皮革、鲍、木输会也 。”《史记正义》日:“合肥 。县 。庐州治也 。盲江淮之潮 。南北俱至庐州也 。”
在地理条件上 。合肥左右两侧受地形、水文等不利因索的限制 。难以做大规模的兵力运动 。部队行进往往要途经这个咽喉要地 。所以 。占据了合肥 。即控制了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 。可以在军事上获得很大的主动权 。
(三)合肥位于淮南(西部)的中心 。是几条道路汇集的交通枢纽
合肥的地理位置 。正处在江淮之间的中心地段 。不仅是南北水陆干线的冲要 。而且四通八达 。为数条路途的汇聚之所 。属于“锁钥地点” 。即交通、军事上的枢纽 。控制了合肥 。便可以向几个战略方向用兵 。或堵住几个方面的来敌 。如顾祖禹所言:“府为淮右噤喉 。江南唇齿 。自大江而北出 。得合肥 。则可以西问陈蔡 。北向徐寿 。而争胜于中原 。中原得合肥 。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盖终吴之世 。曾不得淮南尺寸地 。以合肥为魏守也 。” 这也是它备受军事家重视的原因 。
合肥在三国时期的战略意义真有那么大吗?孙吴为何五征合肥呢?

文章插图
从合肥出发 。除了北上寿春抵达淮滨、与南越巢湖进入长江之外 。还有以下几个方向的道路:
1. 东路 。由合肥东去 。沿着江淮丘陵的南麓而行 。过大、小岘山(春秋楚国曾在小岘山上设置著名要塞“昭关”) 。就到了长江北岸又一处重要渡口——历阳的横江渡 。此地原为汉朝扬州刺史治所 。对岸便是建业以西的关津门户——牛渚(采石矶) 。
魏军如果兵临历阳 。就会直接威胁东吴的国都 。黄初三年(222) 。曹魏复合肥之守 。即由此派遣兵马至横江 。与吴军接战 。引起孙权的惊恐 。上书询问曹丕 。后来西晋灭吴时 。扬州都督王浑所率南征大军 。也是由合肥走这条陆路到横江 。打败了吴师主力——中军 。迫使吴国投降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