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横生的东乡族婚俗 东乡族生活风俗( 二 )


川杏
又名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 , 营养丰富 , 宜生食 。其仁味甜,也可食用 。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
地耳
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 。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 , 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
三炮台盖碗茶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 。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顾名思义,即它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 。
地锅锅
地锅锅地锅锅是东乡族吃洋芋的一种方法 。其做法很独特,不用锅,不用油 , 而味道却很特别,是一种别具情趣的野餐 。
米面窝窝
把米面用滚烫的开水搅拌成团块,装在琼锅里,在炕洞里烧熟,带甜味 , 有时窝窝里还放上甜枣 。
酥散
油炸的大麻花,有人的胳膊粗细,扭成盘旋状,一尺见方,食用时掰开分食 。东乡人对所有的面食,无论大小 , 都得掰开吃 , 不得一拿上就囫囵吞咽,这是规矩 。
罗婆弱
一般混煮一些青稞、小麦、豆子或大豆,多喜用羊头及羊蹄杂碎一齐煮用 。羊蹄杂碎,燎掉毛,反复冲洗干净 , 再放上花椒,青盐,和粮食混煮在一起,讲究要煮熟煮烂 , 是可口的美味食品 。
4、东乡族阿守拉节 东乡族的粮食节在中国的甘肃?。幸桓鼋凶觥岸缱濉钡纳偈褡?,他们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大多数的人也会汉语 。那么 , 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东乡族阿守拉节,也就是东乡族的粮食节吧 。
阿舒拉节,在每年伊历元月十日欢度这个节日 。东乡族人欢度这个节日时 , 一般要吃一种用羊头、羊肠、羊肚、羊腿等杂碎和肉以及燕麦、小麦、包谷、青棵、扁豆等五种粮食熬成的稀饭 。
“阿守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十”,即伊斯兰教教历的一月十日 。它是东乡族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由于人们作恶深重,真主用洪水惩罚人类 。这一天有位如哈造了方舟使部分生物乘上方舟,免遭洪水的淹没,致使人类能够繁衍延续下来 。依布拉欣就在这一天出生,并且生下来就能和大人对话 。依布拉欣因反对偶像而被多神教徒扔进大火中,安拉在这一天从火中救出了依布拉欣,还从鱼腹中又救出了尤努斯等人 。
这一传说在东乡族人民中广为流行,并被重视 。在东乡族地区,阿守拉节也是妇女儿童聚会的节日 。东乡族各家主妇轮流操办这一节日 。在东乡族村庄里,谁家的主妇吃上了鸡头,第二年就要轮到她来操办了 。其余的各家各户都要出一些小麦和菜籽油 。这一天 , 村里的男人念过经,作过祈祷仪式之后 , 简单地吃些饭,就各自出门了 。这时只剩下妇女和儿童,她们可以大声地说笑,大口地吃各家的饭菜 。
阿守拉节上,有一种特别的美味可口的肉粥,东乡语叫“罗波弱” , 它是用小麦、青裸、蚕豆、扁豆、玉米粒和肉丝等混煮在肉汤里做成的,粘糊糊的,再泡上油饼 , 吃起来美味可口 。在东乡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流传一首童谣,“阿守拉,依结之唐土啦!”意思是,在阿守拉节日时,罗波弱吃的肚子都快涨破了!“阿守拉”节还有另一层寓意 , 是粮食节,表示对当年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是东乡族传统的阿守拉节 。阿守拉节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们聚会的节日 , 每年由各家的主妇轮流主持(按照古规,男人们只举行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后就走了) 。在阿守拉节上,有一种特制的美味可口的肉粥,东乡语叫“罗波弱”,它是专门用各种圆圈粮食做的 。如将小麦、青棵、蚕豆、扁豆、玉米和肉丝等混煮在肉汤里,粘糊糊的,再泡上油饼,吃起来可香啦 。粮食节寓有对当年的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
5、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宗教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信仰的需求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这种信仰也是从古代时期延伸而来 。那么,你知道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吗?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解答 , 一起来看看吧 。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