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二 )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不愤不启”
“不愤不启”是孔子的一种教学方法 。语出《论语·述而第七》:“不愤不启 。不徘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教导学生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知识 。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同一范畴的其他各方面 。那就不再教他去点拨 。孔子提倡的是启发式的教学 。认为教育不应当面面俱到地把知识的所有细节全部传授给学生 。而是提纲挈领 。将知识中基本的一面传授给学生 。之后便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进行领悟 。孔子看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 。教师不应当越俎代疱 。剥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应该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为问题的疑难之处所困扰的时候再去点拨 。这样学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学、思、习结合”
将学习、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是孔子所明确主张而反复强调的教育思想 。《论语·子张第十九》说:“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 。“笃志”就是坚持自己的志向 。“切问”就是恳切地求问 。“近思”就是认真地思考当前的问题 。做到了这四点 。也就会掌握仁德之义了 。这句话虽然是子夏说的 。但也体现出孔子的观点 。这里提到了四点 。实际也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就是学和思 。而笃志可以看作是学习的态度 。切问可以看作为思考的表现 。《论语·为政第二》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其意为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 。就会变得迷惘而无所知;只是思考而不读书 。就会产生疑惑而不得解 。这就是说 。将读书与思考割裂开来单独进行都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说:“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这表达的也是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孔子不仅认为学习与思考应当很好地结合 。也强调应当将学习与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 。《论语·学而第一》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表达的意思也就是提倡不能仅仅关注于书面的学习 。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时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文章插图
结语
孔子还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和坚持不移 。自言“吾道一以贯之” 。告诫人们“居之无倦·并之以惠” 。孔子也极其肯定改过对于个人进步的重要意义 。曾说“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否忧也” 。又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孔子毕生都在致力于学生教育和教学探索 。他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 。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 。我们应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发挥 。努力将其思想的精华发扬光大 。
其他观点:
孔子的教育主张主要是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东汉马融注:“言人所在见教 。无有种类 。”意思是人们不分贵贱贤愚 。也不分地区种类 。都可作为教育对象 。周代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 。他说:“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及于庶民 。因而他的学生很多 。其间有不少是平民 。这个主张对传播文化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循循善诱、举一反三、教学相长、温故知新等 。
循循善诱: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 。有次序地;诱 。劝导 。意思是按照人们的思维规律 。用耐心的疏导方法 。进行教育 。后来称道教育有方为循循善诱 。
举一反三: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意思是物有四隅 。举其一隅 。而不能推知其他三隅的人 。即不必再予教导 。隅 。即方面、角落;反 。即类推 。后以“举一反三”来比喻由此及彼的推理方法 。
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认为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 。后人常用“教学相长”来表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辩证关系 。
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意为温习旧业 。以获新知 。孔子提出的这一学习方法 。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