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语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光看后人给他戴的头衔就知道他有多牛: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 。所以后人称其范文正公 。
他的文章也名扬天下 。最为著名的是庆历四年写的《岳阳楼记》 。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的做人做事准则 。他的词现在仅存5首 。但首首都是经典 。这首《渔家傲·秋思》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
范仲淹在守边时 。曾经写过数首《渔家傲》 。全都是以“塞下秋来”为首句 。但是很遗憾 。现在流传下来的 。只有这一首了 。这首词率先将国家、社会的重点问题写入词中 。大大开拓了宋词的类型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插图
先看《渔家傲·秋思》原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词意是说眼看秋天到了 。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 。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
黄昏时分 。军中号角催收 。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 。暮霭沉沉 。山衔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
饮一杯浊酒 。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可是眼下外患未平 。功不成名不就 。又怎能半途而废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 。天气寒冷 。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夜深了 。我还不能安睡 。为操持军计 。我的须发都变白了 。戍边人思念亲人 。也久久难以成眠 。多少次梦里流泪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插图
范仲淹一生刚正不阿 。敢于秉公直言 。多次因谏被贬谪 。因西北遭受西夏的侵扰 。战事吃紧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 。范仲淹才被重新启用 。而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延州知州 。镇守西北边疆 。他既严明军纪 。爱兵有加 。又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 。深受当地百姓、士兵拥护 。也使西夏的敌人不敢轻易来犯 。被称为“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
上片是写西北边陲的景色 。开篇就用一个"异"字 。马上抓住人们的心 。异在可处?通过对边塞的大雁、黄昏、号角、孤城、青烟、落日等景象描摹 。勾画出了一幅寥廓荒冷、萧瑟悲凉的边塞全景立体图 。
词的下片通过浊酒、羌笛、霜雪等人物的意象 。抒发边防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我们知道 。古往今来守卫边疆的将士最为辛苦和艰难 。一旦有战事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就会面临马革裹尸的生死考验 。更长更多的时间里戍边将士都是"孤城闭" 。经受着寂寞孤独的考验 。经受恶劣环境下战备训练和生存的考验 。
写边塞诗 。唐朝有许多名家名作 。也形成一个流派 。但填写边塞词并如此形象生动 。范仲淹算开了一个先河 。为后来形成豪放派词和爱国词点亮了一盏明灯 。所以词人亲身经历戍边 。知道将士们的疾苦是什么 。用词写边塞生活和场景最有发言权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 。李白等古人写思乡之情 。大多是通过望月来寄托这份感情 。而词人为了写思乡人的"人不寐"和"征夫泪"之情却是另辟蹊径:那是秋天到了 。傍晚时分准备飞往衡阳等南方地区的大雁 。在空中根本没有停留之意 。此时 。这些大多来自南方的将士 。随之也自然想到南方的家乡和亲人 。秋天一到晚上 。孤城紧闭 。四周狼嚎四起 。无事可做 。喝上两杯浊酒 。这思乡的感情就更浓了;不一会寒冷的夜气 。满地成霜 。此时 。不知谁又吹起这悠悠的羌笛 。谁人还能入眠 。谁人能不流泪 。
但这种思乡难聚 。是因为边关有敌人虎视眈眈 。自己在此苦守却又没有立下战功 。又怎么能回得了 。所以词人把自己和将士们守卫边关时的这种感受 。用词刻画的准确、生动又形象 。
这里范冲淹把词从宋初及之前的艳情格调改变成了豪迈之情起到了推动作用 。也算开创了先例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插图
范仲淹是进士及第而入仕 。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奋斗 。文武兼备亦身体力行 。无论“居庙堂之高” 。还是“处江湖之远” 。无论在朝主政、任地方官员 。还是出帅戍边 。均系国之安危、民之疾苦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 。使西线边防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 。《渔家傲·秋思》看似写边关将士的疾苦 。歌颂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 。实则不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