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


翻了很多回答 。基本上都不明就里 。说的不甚清楚 。所以我就诗歌的嬗变过程来谈谈诗歌体裁之间的联系 。大概说的会比较多 。
诗歌可以算是中国文学 。乃至世界文学的首序 。所谓“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汉书艺文志)便是如此 。题目其实还漏了一个最原始的诗体裁-----那就是诗经中的四言体 。不过《唐三百》并没有收录唐时的四言诗 。但就诗歌流变之过程中 。却不得不谈谈 。
古时文字尚未完备 。所以民间之诗歌咏唱基本不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播 。更多的是靠口耳相传 。逮至周朝(周朝尚文) 。才确定有“采诗之官” 。所以在《诗三百》之前的古诗 。便多不可信(大多都是后人伪作) 。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
诗经为中国文学之滥觞 。却独独没涉及到是楚人诗歌(楚声) 。此也是所谓的文学南北之分流 。而楚人诗歌之代表 。便是《楚辞》 。虽然《三百篇》已多用“兮”字作为语助 。但常用在结尾 。独楚人诗歌上下句中夹用“兮”字 。使得调促而语长 。字句之用度又显奇绝窈渺 。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
而直接承接《诗三百》系统的 。便是乐府诗 。周亡之后 。音乐衰微 。诗歌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直至房山夫人作《房中祠乐》 。才开启新一代音乐体系 。而后汉武帝立《乐府》 。收集各地民乐 。让李延年等人配合音律以供宴乐、祭祀时歌咏 。所谓乐府诗之名 。便来源于此 。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
乐府诗之后 。便是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五七言古诗与乐府诗最大的区别便是丧失了音乐性(虽然形式上相差无几) 。所以五、七言古诗虽然起源于汉代歌谣 。但因为脱离了音乐性 。便供文人们抒发情感了 。此即是五七言古诗与乐府诗的联系与区别 。
在乐府、五七言古诗更迭演变的同时 。另一种诗歌体制也在慢慢蕴养-----那便是绝句 。汉武帝筑柏梁台时 。与群臣联句 。即每人四句 。句句用韵 。(文心雕龙:所谓联句共韵 。则柏梁余制)此种形式经过南北朝之后(柏梁体是句句用韵 。而在南北朝时便独立开来 。变成了隔句压韵) 。便慢慢形成“古绝句”这种诗体 。进至唐朝 。依托于律诗 。又衍出了“律绝”一体 。其按字数分 。又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 。
古绝:不桎于律句形式的绝句都可以称做古绝句(以仄声为韵的都是古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律绝:每一句都符合律句格式的就是律绝 。律绝一定是平韵 。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南北朝时期 。由于齐梁体的出现、竟陵八友倡导的声病之说 。即开启了律诗的雏形(所谓律诗 。便是对账严格、讲平仄、有一定的范式) 。经涵养数百年 。逮至唐初时 。大成于沈佺期、宋之问 。律诗按字数分便分为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按句式分 。超过8句的又称之为排律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
以上 。经诗歌流变之过程来看 。古诗、乐府、绝句、律诗之区别联系 。便一目了然 。而《唐诗三百首》的排序也是由此而来 。《唐三百》的编选者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 。收录唐诗共计三百一十首 。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而分类 。其中乐府诗因为与五、七言形式上差别不大 。便分付于五、七言古诗之中 。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 。
其他观点:
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 。这里翰林院!
简而言之 。古诗是一个统称 。从格律来分 。可为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部分 。其中乐府属于古体诗 。而律诗绝句属于近体诗 。
古代诗歌史上古体和近体的分界是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 。到了初唐近体诗开始定型 。古体和近体成为了两种不同的题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