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文章插图
太原 。有通往临汾、运城的高铁和各种列车 。前往这些地方的交通非常发达 。运城是连接北京和西安的重要交通要道;其次 。运城和临汾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主要活跃地区就在运城和临汾 。所以二者的故事也很多 。晋城 。也是上古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但是你想过 。太原前往运城大概是2个小时的高铁 。太原前往晋城坐火车最少需要6个小时 。大部分车需要8个小时 。这在高铁时代简直是龟速 。其次 。晋城没有可以经常上头条的旅游资源 。或者说旅游资源的代表性不足 。当然更多的是宣传不到位 。所以 。晋城人更喜欢前往河南 。受到河南文化影响更大一些 。
其他观点:
在山西人的语境中 。往往以临汾、运城两个地级市所辖区域称作“晋南” 。却把同样处于山西南部的晋城、长治两地级市所辖区域称作“晋东南” 。与晋中、晋北、晋西北等常用“晋字头”称呼相并列 。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原因 。
交通地理因素
俯瞰整个山西的地理形势 。是以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为主要农业耕作区、人口分布区以及交通枢纽的 。在这五个串珠状盆地之间 。并没有什么太过繁复的山岭(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相隔 。所以 。在山西人看来 。自古以来便处于山西南北交通干线上的晋西南地区才是比较贴合生活实际的“南” 。至少 。在古代乃至近现代的交通条件下 。对于从晋中、晋北往南走的人流来说 。无论是去关中还是河南 。途径临汾、运城要远比途径长治、晋城更轻松一些 。无需翻越太岳山与南太行间的层层山岭 。只需翻过韩信岭、途径汾河下游渡过黄河便可直达关中 。翻过韩信岭、途径汾河下游、运城盆地再翻个中条山、渡过黄河便是河南地区 。
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文章插图
即便是现代条件下 。无论是国道、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列车与高铁 。通行临汾、运城的限速都要比通行长治、晋城更高 。通车时间也比晋东南地区早 。所以对于山西人而言 。通往南方的首要选择依然是临汾、运城 。自然会把本该视为晋西南的运城、临汾视为“晋南”咯 。
历史文化因素
更何况 。晋南地区在整个山西的历史中 。算是最早被先秦时代开发的地区 。无论是尧舜禹的传说定都地 。还是考古意义上以陶寺为首的大量遗址 。还是周代晋国在整部春秋史中的主导性地位 。都应证了晋南在整个山西历史文化格局中的“先进”地位 。换言之 。晋南拥有着全山西最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所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说得主要就是晋南 。
这种历史文化上的先发优势 。使得晋南始终在古代的政治版图、文化格局中 。在整个山西高原占据着南部重心地位 。而晋东南则往往以其险要的军事地位 。只有在乱世才能凸显其价值 。在和平时期则因其较为逊色的交通条件 。而无法与晋南相“抗衡” 。这就使得山西人自古以来便习惯在文化心理上以本该是“晋西南”的临汾(平阳府)、运城(河东府)视为与中原文化联络的“晋之正南” 。并与北路家兼具农牧风格的忻代同朔相对 。
综上 。本来在方位上明明是“晋西南”的临汾、运城之所以被山西人习惯上称呼为“晋南” 。便是上述交通地理因素与历史文化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并非空穴来风 。
其他观点:
【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文章插图
提到晋南地区为什么都是运城、临汾等地,晋城的存在感很低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